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智能建筑 查看内容

十二五特高压智能化蓝图

2011-12-2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32| 评论: 0

摘要:   2011年,在我国“十二五”阶段的开局之年,这是电网建设的头等大事。从今年全年形势来看,我国电网建设延续了“十一五”时期投资额不断加大、建设速度和规模稳步推进的态势,特高压、智能电网继续占据重要位置。 ...

  2011年,在我国“十二五”阶段的开局之年,这是电网建设的头等大事。从今年全年形势来看,我国电网建设延续了“十一五”时期投资额不断加大、建设速度和规模稳步推进的态势,特高压、智能电网继续占据重要位置。在“十二五”远景中,一张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的现代电网正在我国版图上徐徐铺开。

  谈到2011年全国电力形势,“缺电”一词难以回避。国家电监会最新报告判断,今冬明春全国用电形势依然紧张,预计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可能在2600万千瓦左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今后几年电力供需形势还很严峻。 那么,从电网角度如何来破解缺电困境?中国能源研究会日前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实施 “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和全国联网工程,加快大型煤电、水电、风电、核电接入系统及外送通道建设,采用长距离、大容量、高效率先进输电技术,建成若干条跨区域输电工程。 对此,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也表示,无论是缓解电力供需紧张局面,还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发展方式深层次矛盾,都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

  从目前的特高压建设情况来看,国家电网公司的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已经投运;皖电东送淮南—上海交流工程核准开工;锦屏—苏南±800千伏直流工程正在建设。此外,国家“十二五”西电东送重大能源建设项目———糯扎渡电站送电广东±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和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也已于12月初在南方电网开工。

  从投资角度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比重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电网投资增速明显快于电源投资。根据中电联“十二五”电力规划滚动研究成果,“十二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将达到2.9万亿元,其中跨区及特高压电网投资超过3500亿元,占电网投资比重超过10%。

  事实上,始终在争议中成长的特高压目前仍承受着较大压力。从技术上来看,特高压已没有什么大问题,只需要继续稳步发展。扩建工程投运后,通道输电能力可提高到500万千瓦,对缓解冬季运煤压力,避免华中地区用电紧张,实现水火互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国家在制定电网规划时,也要注意与电源规划的匹配。由于配套电源点尚未建成,特高压扩建工程投运后很可能无法长期、连续地输送500万千瓦电力,输电能力难以充分发挥。有充足的电能可输,跨区电网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对“十一五”电网建设情况的评估认为,我国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已经建成,基本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的重点将向500千伏的上、下两端倾斜。往上说,是特高压往下,就是配电网建设。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要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运行可靠、经济高效、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的35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扭转配电网发展滞后局面。“这方面投资力度很大,预计将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韩丰说。

  差异化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的一大显著特点。记者注意到,规划中根据城乡规则、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提出了四类规划标准。韩丰解释说,配电网是和用户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同时也是规划的难点部分。“差异化”原则就是区别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规划。而且,这个规划也是滚动的,要随时根据发展的进度和成果进行调整。

  加强配电网建设,促进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其重点在于较为薄弱环节———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工作,这也是我国多年来农村工作的重要一项。 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南方电网切实做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用电难”的问题。10月19日,南方电网供电区域内终于实现了行政村 “村村通电”。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将安排农网建设改造投资1116亿元,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全面解决供电“卡脖子”问题、供电质量问题,实现电网覆盖范围内的“户户通电”,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

  在国家电网公司规划中,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还被赋予了“智能化”的显著特点。11月15日,天津静海满井村、团泊新区的村民在全国农村地区率先用上了智能农网输送的电能。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主任王益民介绍说,国家电网首先是制定了一个农村电网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充分考虑国家推动新能源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的一些要求,兼顾到了电网智能化的内容。

  今年10月,我国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在天津中新生态城投运。目前,在生态城4平方千米起步区已经逐步开始智能电网的应用,一期建设的418户居民家庭实现电力光纤到户,实现智能家居控制、智能用电、用电信息采集、安防报警、三网融合等功能。

  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智能电网”,始终以快速的发展建设吸引着众人的眼球。目前,我国已建成6个智能用电试点小区,在建22个智能用电小区,服务平台覆盖3.5万客户。

  今年起,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已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建设阶段,目前已形成了系统的智能电网理念。预计“十二五”电网智能化投资的总额为2861.1亿元,年均投资为572.2亿元,较“十一五”250亿元的年均投资大幅增加。据万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专家龚玉策预测,坚强智能电网可能是在电力投资领域贯穿“十二五”,甚至是“十三五”的投资主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今年初发布的《中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将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讯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调控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

  “智能电网,其实指的就是坚强网架基础上的电网智能化程度,而智能电网的发展和认识也将是不断完善和升华的。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制定并发布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发布了137项智能电网企业标准,并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编制了4项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提交了13项智能电网国际标准提案。

  此外,智能电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需要科技创新、设备制造等多方面的协作。韩丰认为,目前来看,储能技术是下一步智能电网需要攻克的一个重要领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