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材料 查看内容

市区自来水“跑水”一年流走632万元

2008-7-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91| 评论: 0

简介:目前,市民节能意识日益增强,围绕节水、节电、节气,想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可谁能想到,市区去年一年光“跑、冒、滴、漏”的自来水就达218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32万元!这218万吨来自居民单元楼总表与 ...
目前,市民节能意识日益增强,围绕节水、节电、节气,想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可谁能想到,市区去年一年光“跑、冒、滴、漏”的自来水就达218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32万元!这218万吨来自居民单元楼总表与居民分表之间的差,属于表后漏水,也就是通常说的“内漏”。

杜绝“跑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一户一表”改造,因为改造后属于居民的表后水管将全部更换为PE管材。早在2000年,市政府就下文要求水、电、气、暖分户计量,实行“一户一表”,做到四表出户,提出到2008年“一户一表”完成改造。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市“一户一表”改造进度迟缓。

在符合改造条件的20.4万户住宅中,自2000年至2007年,我市只改造了38677户,尚有16万多户没有改造。按照目前每年不低于3000户的计划目标,全部完成改造任务还需要漫长的50多年的时间。据了解,目前,东营已完成改造,威海完成进度的90%以上,青岛则接近完成改造,其中,青岛2006年一年就改造了10万多户。而济南市已完成了61.1%的改造,去年,济南一年就改造了15万户。对比省内临近城市的改造速度,我市“一户一表”改造已明显滞后。

1个区片1天跑水3起

7月18日,星期五,市自来水公司营业分公司营业一所。一上午时间,工作人员共接到3起居民投诉,都是反映居民楼漏水。

接到的第一起投诉是上山路12号,记者来到现场后了解到,这里由于地下水管老化锈蚀,突然爆裂;第二起投诉发生在上山路35号,同样的原因,该楼也发生严重漏水;第三起漏水发生在上塔路62号,此处爆裂的也是地下管道,后来由于居民及时维修,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上述漏水,都是隐蔽在地下的管网发生的爆裂。据自来水公司营业分公司周经理介绍,由于我市地下多为石硼层,一旦发生漏水,极易顺着沙土层直接渗到地下,不易被发现。

1个单元10天“用水”1000吨

“一天跑水3起,这并不稀奇!”采访中,市自来水公司营业分公司营业一所徐开亮所长告诉记者:“由于管道渗漏严重,有的单元一共有10来户人家,可十多天时间竟能跑水1000多吨!”

17日,记者在上夼西路55号单元楼后的水表井里看到,该单元水表转速飞快,上面显示的水字是1000多吨。一起随行的市自来水公司的杨师傅告诉记者:“因为上夼西路总有自来水渗漏现象,为了找出渗漏原因,10天前,我们刚给该单元换了一块新水表,没想到,刚10天竟跑了1000多个字。上夼西路55号单元共有12户,平均起来,一户10天跑了80多吨水。按正常水量,每户根本不可能用这么多水。那意味着什么?肯定是地下管漏了。”

11个单元两年跑水20万元

还有更严重的。

幸福路14—38单元,原来共用一块水表,由于内部管网老化造成漏失,产权单位没有给予及时维修,造成长期漏水,且越来越严重。市自来水公司发现后,先去找居民,然后多次找单位,但产权单位涉及到两家,两家又互相扯皮、推诿,市自来水公司先后找了20多次,光电话打了上百遍。到最后,“小渗漏”演变成了“大渗漏”,这11个单元从开始每月用水量500吨,到后来竟达到了每个月4000多吨。两年中,“漏水”给市自来水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达20多万元。

今年,市自来水公司对此事进行了强力干预,由产权单位负责改造外管网,居民出资对内部管网进行了改造。本月初,这11个单元的“一户一表”改造工作已基本结束,原来管网存在的长期漏水问题,随着改造的完成得到彻底解决。

堵漏难”难在哪

地下走管困难重重

据有关人士介绍,由于我市有很多老楼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初施工时普遍使用的是镀锌管,如今经过二三十年的风雨侵蚀,镀锌管已严重老化。镀锌管是国家早已淘汰的建筑用材,按照正常使用寿命,一般的管材寿命都是3至5年,质量好点也不过15至20年,而我市的镀锌管大多数已经严重“超期服役”,从而导致自来水“跑、冒、滴、漏”严重。

自来水管网老化严重,堵漏最好的办法就是更换新的,直接改成“一户一表”。

但事情并不简单。首先,居民的意见就很难统一。自来水管是上下串联在一起的,要不要改“一户一表”,大家意见不一致,有的同意改,有的不同意改,往往协商多次也没有结果。

其次,因“一户一表”改造需要从地下走管,有地下室的楼还好说,管道从地下室穿过即可。而许多老楼没有地下室,这样就需要在一楼住户家里破地面,而有的住户家里装修了,破地面势必给住户造成一定的损失,这块损失市自来水公司没有相关政策给予补偿。这就需要与居民之间协商,许多老楼往往因为协商意见不一致,造成改造工作中途告停,解决“水漏”问题成为泡影。

第三,有的老楼楼内有空房,常年不住人,也联系不到房主,导致无法走管。

第四,最麻烦的还是涉及到房屋产权。有些房屋产权单位倒闭了或变更了,还有的居民楼有好几个产权单位,最多的有7个产权单位,产权单位和产权单位之间意见不一致,好过的花点钱不心疼,不好过的花钱就心慌,总之协商起来十分麻烦。

传统供水计量模式矛盾突出

记者了解到,传统的供水计量模式带来的突出矛盾,更加重了“堵漏”的难度。

一是“内漏”严重。2000年,我市实行抄表到户后,计量总表与分表的差额用户不再承担,形成资源浪费,每年仅漏损水量200多万吨;二是维修困难。住宅楼内的镀锌管材普遍超过使用周期,锈蚀严重,经常发生爆管跑水事件,但住户往往无能为力,给用户造成财力和物力上的损失;三是计量不准。住户室内水表无法执行周期鉴定规定,有的多达二三十年连续使用,加上个别用户慢滴用水或拒绝进户抄表,严重影响了供水计量的准确性,也养成个别市民贪小便宜的习惯;四是水质污染。由于供用水管道年久老化,用户在开启用水时,往往水质发黄发浑。更为严重的状况是形成污水净水交叉渗透,加大了二次污染的危害性。而解决上述管理难点的最佳途径就是加快“一户一表”改造的进度,从根本上消除供水管理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什么阻碍了改造进度?

“一户一表”改造进展缓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局面?自来水公司称, 抄表到户削弱了市民的积极性。

2000年,我市遭遇大旱天气,市区实行限量供水,超标用水按照每吨40元收取水费,为避免居民之间出现水费纠纷,自来水公司实行进户抄表。就这样,我市在不具备“一户一表、计量出户”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抄表到户,按分表计量收费,这种做法不仅在省内,而且在全国供水企业中都是少见的。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市民都抱着“无论改造与否,都要抄表到户,按分表计量收费”的想法。甚至,还有的市民抱着“不改或许还可以少拿钱,反正总分表之差摊不到我头上”的念头,这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市民“一户一表”改造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一段时间内,还出现了许多市民申请改造后,又撤回了申请,使“一户一表”改造出现“急刹车”局面。

配套政策不到位,也使“一户一表”改造缺乏动力。改革传统的总表制供水模式,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策激励和市民的参与。而我市实施的“一户一表”改造恰恰在这些方面缺乏力度,激励制度没有建立起来,缺乏政府强力推动的政策,使“一户一表”改造难以顺利开展。而济南、青岛、威海、东营等地都是由市政府出台专门政策,激励和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工程,而且收到明显成效。

有关人士认为:对用户而言,“一户一表”可以真正称得上是“零打扰”,抄表员不用进户抄表,一来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同时也避免了对用户的打扰。另外,因“一户一表”改造用先进的PE管,替代了过去的镀锌管,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了二次污染,也使水质和水压得以改善,并减少了邻里之间的矛盾。因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一户一表”改造进度,应当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