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材料 查看内容

建材超市只能当“替补”

2008-1-1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61| 评论: 0

简介:2003年,建材超市扩张的势头一点也不比日用综合超市弱,以成都为例,东方家园在成都的又一分店五一开业,而百安居、好美家、欧倍德也正忙于在成都布棋。 在成都,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呈现价涨量升的态势,支撑 ...
2003年,建材超市扩张的势头一点也不比日用综合超市弱,以成都为例,东方家园在成都的又一分店五一开业,而百安居、好美家、欧倍德也正忙于在成都布棋。

在成都,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呈现价涨量升的态势,支撑了建材零售市场的巨大需要,以成都三家连锁卖场(东方家园、好来屋、博美)为龙头的建材超市,形成建材经营的区域优势。同样是购买建材,在正规的建材超市,消费者似乎多了些安心和放心。

建材超市日子不好过好品牌继续领先,新品牌不断涌现,市场份额争夺更加激烈,尽管各路英雄来势汹汹,抢占地盘,但其实建材超市作为成都建材流通的一种新业态,日子并不好过。据一位曾在成都三大建材超市任职的人士透露,至今在所开的大型建材超市中只有一家算基本成功,其余两家不赢利。记者了解到,即使在建材超市业态相对发展成熟的上海,建材超市占建材市场份额也不过17%—18%,在国内个别城市更是不足2%,距离西方国家建材超市占到90%的份额还差了一大截。三大难题卡住建材超市“圈地”建材超市不分外资和内资,在成都目前发展均不太顺利,首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传统建材市场惯性大。尤其是富森美家居的迅速崛起,其“多、快、好、省”的经营思路,吸引了大批零售和二级经销商,作为货物的源头,这样对品牌展示为主的市场选购,使消费者感觉实惠,而建材超市未被接受反而成了劣势。

建材超市在国外以DIY,自己动手,装修一族为主要消费群,而这一套搬到成都来显然遭受到严峻挑战。在目前国内消费水平不高,二手房置换量还不大的情况下,洋超市有点摸不准消费者的脾气,DIY的观念形成需要五个条件:拥有私人住宅;有高额的可支配收入;二手房市场成熟发展;有较长的假期;人工成本十分昂贵。但在成都,后三个条件尚未具备,带薪假期太少,二手房交易还不能和新建的房产平分秋色,而且劳动力便宜,从而造成了建材超市人气不旺、无所适从的境地。物流成本困住建材超市记者对成都市建材市场调查时了解到,本土的供货体系也令建材超市取货加大了难度。据悉,在国内很多生产厂家都有自己固定的代理商,使超市到厂家直接进货的渠道不畅,增加了多方面的流通成本,直接发影响到超市的低价策略运行。目前仅有20家直线供应商支持成都3大建材超市的销售战略,而建材超市要确保利润,势必造成商品价格较高。而物流成本增加,使成都建材超市始终难以摆脱“替补”身份。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