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模式唱起“家居主题购物”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建材城模式研讨会上,市商委副主任程红指出,目前北京开始示范发展“市场负全责”家居主题购物中心,使消费者在家居市场买东西也能像在商场购物一样放心。这种全新的家居主题建材流通业态正在搅动京城家居业以传统摊位制和建材超市为主的市场模式。 北京建材竞争加剧 已经红红火火经营了三四年的北京家居建材市场,目前正面临着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显现出的管理瓶颈和外国、外地建材市场紧逼的空前压力。 市场对商品“全负责”从“后台老板”变成“前台领班” 红星美凯龙建材集团总裁车建新表示,之所以在“先行赔付”等多种管理体制之后提出一个市场“负全责”,从源头上把住对经营者的审查关和进货关:就是要使市场这个原来的后台老板变成直接跟消费者见面的领班,让消费者在家居市场买东西能和在购物中心买东西一样放心。 到品牌市场就是买信誉,而不是出了问题后再追究起来没问题。 目前,“事后赔付”已经开始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情绪。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市场流通体制司张春生处长认为,品牌的管理要从事后的负责变成负全责,做到让消费者放心。他认为如果真正能够负全责,即便是一个批发市场也具有无比的竞争力。 北京市商委副主任程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到今年陆续在北京出现的专业购物中心,标志着北京建材零售业更加成熟。 北京市商委副主任程红认为,建材超市将来的份额肯定是越来越大, 但是购物中心这种招商制市场的优势,超市仍然无法超越。首先,购物中心的展示功能明显强于超市。超市强调减少服务,消费者以自我选购为主,但建材和家居用品更需要把它美化的效果展示出来,主题购物中心在这方面更有优势,超市强调一站式购齐的概念,一种商品里面只能经营四五个或者十多个品牌的商品,提供的品牌选择有限。其次,由于我国建材、家居商品跟国外的成熟市场不同,国外几个主要品牌已经垄断市场,国内市场却品牌众多,购物中心恰恰提供了充分选择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