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涨价传言”成真 谁是隐身“先知”?
简介: 涨价激起疑云重早就有“先知”预言:地板势必涨价!尽管也有不同声音,但预言还是成真了——最近,一些企业纷纷表示已经“扛不住”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而上调了售价,有的正在酝酿涨价,涨幅从5%到10%不等…… ...
涨价激起疑云重早就有“先知”预言:地板势必涨价!尽管也有不同声音,但预言还是成真了——最近,一些企业纷纷表示已经“扛不住”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而上调了售价,有的正在酝酿涨价,涨幅从5%到10%不等……很多品牌地板这次“动真格”——涨价了。而有业内人士注意到,人造纤维板的平均价格“飙升”,已接近国内基材的“封顶”价格,但这并不单纯是由原材料短缺和原料价格上涨引起的,于是在感叹地板涨价的惊呼声中,出现了一个质疑的声音:地板涨价背后隐藏的基材“疯涨”很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猫腻”。 原料猛涨是“元凶”? 权威消息称,从8月到9月仅一个月内,人造纤维板每立方米的平均价格由2200元上升到2600多元,涨幅20%%。另有媒体的数据显示,进入9月后,国内两大高密度纤维板生产商大亚木业和吉象木业的8毫米厚板每张涨价4至5元,12毫米厚板每张上涨7至8元。在形容地板基材的价格上涨幅度时,“凶猛”、“暴涨”等字眼更增添了“恐慌”的气氛。此外,电费、运输费、包装费等成本也有不同程度地上涨,这又被视为“雪上加霜”。 今年初,强化地板业盛传的“涨价宣言”如今真的兑现了,国内不少品牌地板都于近期进行了价格调整,每平方米价格上涨了5%~10%。某品牌地板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涨价是件好事,倘若不将成本压力转嫁一部分给消费者,企业就只能通过降低品质来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然而这件“好事”单纯是原材料涨价、运费、包装费等客观因素“促成”的吗?经多方调查,竟然听到这样一种观点: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借原料短缺,从9月开始,每天从江苏某地主动向全国各地的竞争对手发送自己本应保密的价格信息,积极联合其他基材商有意集体抬高基材价格,进而造成整个行业出现价格波动。 涨声一片有虚实 如果说今年4月1日起对实木地板征收的5%%消费税是全球木材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的一次连锁反应,那现如今种种数据显示,基材涨了,运费涨了,连包装费也涨了,强化地板也吵吵着“涨”。过去,业内则有另一种声音说,由于地板属于特殊消费品,消费周期长,消费者对其价格并不敏感,而真正需要买木地板装修的消费者则不会因为木地板小幅上涨放弃买木地板。对此,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涨价”是强化地板企业炒作的噱头。有的是明升暗降,玩“猫腻”吸引消费者,有的借此涨价标榜环保品质。 据调查,近一两个月来,不少品牌地板已将价格进行了不同幅度地上调。还有建材市场的地板销售商表示其代理的品牌涨价在即。原料奇缺成由头今年下半年以来,人造纤维板基材的价格一路飙升,每立方米均价由2200元上升到2600多元,尽管有关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这一数据较实际价格稍高,多数企业则认为该数据比较真实,其根本原因在于木材资源的极度匮乏。某地板总裁认为,除了地板产能扩大增加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外,造成目前国内木材资源紧缺有3个新增因素:其一,国内新建的几个纸浆厂,大量消耗原木;其二,目前的食品、礼品包装用材大量采用木制薄板,加剧了木材的短缺;其三,一些林区急功近利,滥伐树林,即便是速成林也出现青黄不接。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有基材生产厂商已经因拿不到原材料减少了生产线,国内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厂家广西三威甚至因此停产。原材料的短缺使其价格上扬,连带影响到下游产业,首先反应的是基材制造商,除了大亚、吉象,江苏丹阳、山东晨鸣的涨势更猛,8毫米人造板成品批发价每张上涨了约10元,12毫米人造板每张则涨了约12元。基材涨价对于强化地板的影响最为直接,地板“水涨船高”在所难免。 基材涨价幕后疑有“手” 天然林资源日益匮乏是不争的事实,原材料涨价也在情理之中。国内有企业“放风”:基材价格仍会继续上涨。“这不是正常现象,极有可能是某些与原材料厂有联系的企业在暗中操控基材价格。”一位业内人士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据了解,目前基材每立方米价格已经达到2600元,这应该是业内公认的“封顶价格”,但每立方米2700元的价格也不鲜见,可见,涨价风潮并未停止。“实际上过了这个封顶线,国内地板企业可以选择从国外进口基材,国内基材再涨价就没有太大意义了,不排除有人在哄抬基材价格。” 链接:“涨价”致小品牌“无米下锅” 行业将加速整合 强化地板基本结构大体分为耐磨层、装饰层、基材层和防潮层。其中,基材层由天然或人造速生林木材粉碎,经纤维结构重组高温高压成型。此次基材涨价对于强化地板的影响最为直接。全国每年强化地板的产值近150亿元,但有牌子的就有七八千家,从9月开始凸显的这一场原料涨价“龙卷风”已经让实力较小的小品牌“无米下锅”。这预示着一场行业整合的大幕被基材涨价缓缓拉开。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实行集团化运作,并拥有一定的自有林产和部分基材生产体系,因此原材料短缺的压力相对较小,但是小作坊企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一位地板企业老总“爆料”称,杂牌的竞争法宝就是低价,他们大多收购品牌厂商的木屑、木片等下脚料做原料,一袋只需20元,但现在连下脚料都涨到了50元一袋,没有资金流、没有规模效应、没有上游资源的企业,尤其是短线发展的小企业,很难扛过行业的这场涨价“暴风雨”。据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