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陶必须消除错误观念才能发展
简介:中国建陶通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断发展,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些错误观念:一谈新产品,其实全部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几乎是千人一面,千砖一模,新产品能新到哪儿去呢?谁都清楚明白,要么是在花色上作一些变化,要么是在规格 ...
中国建陶通过二十多年来的不断发展,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些错误观念:一谈新产品,其实全部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几乎是千人一面,千砖一模,新产品能新到哪儿去呢?谁都清楚明白,要么是在花色上作一些变化,要么是在规格上作一些调整,要么是在包装上作一些另类的东西,这能算得上是新产品,可笑吗?笑不出来;可悲吗?个个都装模作样,一本正经,不知是从哪儿弄出来的自信与清高;可怜吗?他就是不顾别人的死活,一仿到低,因为他的手中除了有一把锋利的价格屠刀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所以,能不愤怒吗!最后就自然是大家一起死得不明不白。看看今天一些老板,或者说一些企业,接二连三地“走佬”,前赴后继地奔向黄泉,不就是模仿致死的特证吗?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打造自己的强势力量?如何在千篇一律的产品中去别具一格?如何去拥有强势的核心竞争力……等等。对此,雅士·高夫陶瓷的董事长陈彦斌有他的新见解,在这儿不妨表述一下他的几个观点。 只有摒弃模仿才有基础和信心去创新 21世纪绝对不是模仿的世纪,一切有准备的人,都必须利用科技才能制胜市场。简易的模仿只能是混混小日子,只能是维持其生存状态,要想大发展,要想走在市场的前沿,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人才、管理、创新、网络和服务,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提高附加值;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拉开彼此之间的竞争距离;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开拓新的市场契机。纵观中国建陶,有几个走模仿道路的企业能有好的市场前景?能有比别人更高的卖价?能有比别人更好的质量保证?做不到长期的市场维系,做不到有效的利润控制,做不到质量的根本保证,任何一个经营者或者一个企业,他都不可能有较好的发展。 对于创新,应该是建陶业永远不可舍弃的情结,但如何创新?这就要考验企业的实力,企业的思想,企业的人才,企业的管理,企业的市场,企业的网络构架与企业的服务体系,任何一种情况都不能小视。看看今天的建陶业,有几个不是通过创新而寻求到了新的发展?有几个不是因为创新而生存得特别光鲜?有几个不是因为创新而获得市场的青睐呢?如果建陶企业到今天还不觉醒地话,而仍旧抱住模仿不放,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红坯白坯并没有什么质量差别 关于红坯,有人说:是低档产品,其吸水率高,原因在于红坯原料易取。关于白坯,有人说,因为原料要从外地拉进,成本无形增高,所以说它是高档产品。其实这是做陶人的可悲,也是卖陶人的可怜,都是同样的窑炉烧制而成,都是通过配方控制的,干吗非要说红坯是低档产品呢?为什么会有吸水率高的说法呢?烧成不是可以控制吗?原料配方不是可以调配吗?当白坯原料用尽,大家都用红坯原料了,那岂不又说成红坯比白坯高档?干吗如此自相矛盾?人家意大利、西班牙大多采用红坯原料,并没有人认为他就比白坯产品低档,而且出口到我国抑或是其它国家,都比我们的所谓白坯的卖价要高。这是为什么?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不说,还要请别人来打自己的耳光,真是让人可恨之极。产品的高档与低档,原本就与白坯红坯无关,即使小有差异,利用技术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何苦要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去呢?而且弄得自己在国际市场上反而没有竞争力,那岂不是断了自己的财路。因为,未来总有一天,大家仍然要走回红坯的路线。无论是做陶人,还是卖陶人,别再继续误导下去了,否则,你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砖的厚薄是节能降耗要做的大文章 中国向来有好大喜功的情节,所以把砖越做越大,越做越厚。其实这首先就是一种严重的资源破坏。因为大了就会厚,厚了就会带来一系列的资源浪费,首先球磨机必须要大,压机必须要大,窑炉必须要宽、要长;其次是耐火材料必须要高档(高温带一定要进口),辊棒必须要加粗;其三是烧成时间必须要加长,燃油燃煤必须要增多;其四是质检要增加人工,搬运要增加人数;其五是运输要增加次数,包装同样要增加……等等,为什么要自找苦吃呢? 特别是今天的原料涨价、燃油涨价、运输涨价,一系列的成本增加,陶瓷企业能有多少利润维持,谁都清楚明白。因此,要节能,要降耗,要控制成本,就必须要把砖做小,做薄,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今天盛行的800mm×800mm、1000mm×1000mm、900mm×1200mm等等大规格砖完全可以做小些,做薄些,把这笔费用节约下来放在利润一栏来计算,绝对是一笔惊人的数字,为什么还有人执迷不悟呢?人家欧洲一些国家以及日本的砖没有大规格,没有厚砖,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千万不能一味地去追求毫无意义的所谓大,所谓厚。人家是拼命地降低成本而寻求利润最大化,相反,我们却在肆无忌惮地增加成本,从而去获得微薄的利润,不可怜吗?究竟是在做贡献呢?还是在罪大恶极地浪费资源?在今天在此时已是不言而喻了。 废料余热的利用是降低成本的好办法 陶瓷行业发展到今天,有几个企业在利用废料余热已是相当清楚。在这些具体问题方面,有些企业是视而不见,有些企业因为怕麻烦而弃置。其实,大量的废料是完全可以进行再利用的,既环保又经济,可就是有人不把这些当一回事,成本自然就会增加,环保自然也就过不了关。因此,面对未来的建陶发展,环保已经是提上议事日程的问题,谁在这些方面舍得投资,谁就会获益;谁不把环保当回事,最终被灭亡的肯定会轮到他自己。 陈彦斌董事长最后说,窑炉余热的利用对节能降耗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陶瓷生产中,废气出来时温度相当高,烟气利用得不是很好,既影响了生产现场的空气环境,还会对外界环境进行污染。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玻璃行业窑炉的做法,在窑炉旁边建造一个蓄热室,使废气经过蓄热室进行降温(约70~80℃),然后将低温的废气处理后排出,而回收的干净空气则可以重新利用。当年我们的熔块窑就是这样进行蓄热室改造的,原来生产1吨熔块需耗柴油600公斤的窑炉,经过改造后,不仅燃油降至每吨熔块200公斤,而且还可以使用重油,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