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照明十大败笔
摘要: 按语这篇文章从人、建筑、照明三方面的关系入手,对我国城市照明中非人性化、不科学的现象进行了坦率的批评,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事实充分、令人警醒。 城市照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城市建设与 ...
按语这篇文章从人、建筑、照明三方面的关系入手,对我国城市照明中非人性化、不科学的现象进行了坦率的批评,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事实充分、令人警醒。 城市照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展示其形象的手段之一。本人因工作关系一直关注“城市照明”这个课题,对国内各地的城市照明有所研究。从国内的城市照明现状看,近十年来取得不菲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下面我列举了城市照明中的十大败笔,这十大败笔产生的原因既有理论方面的,也有实践方面的;希望引起各位对城市照明设计与应用的深思。 牺牲旧城在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中,牺牲的往往是前者,旧城的破坏业已成为上个世纪中国城市建设者们最短见的城市行为。 典型:苏州古城因穿城而过的高速破坏了古城风貌,城内没有布置适当照明,致使无法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只有苏州园林入选。 克隆城市只要留意就会发现中国城市越来越相像了:一样的标识道路照明,风格像连锁店一样展现;一样的园林照明;一样的泛光照明,把所有高楼和商业街都挤在闹市中。一样的模式带来的是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的效果。 典型:世界著名建筑师说,长安街是很丑陋的,没有中国古都特色,风格不统一,如果不看天安门,不知这是哪个城市的街道! “标志”狂热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目前中国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一大误区。可惜绝大多数都不能成为其历史文化的载体。或者说它把城市固有的文化消灭之后以新建筑取而代之。新建筑之后还有更新的、规模更大、楼层更高、造价更贵的,因而标志性建筑也总在易帜。因此立面照明也随着争光,使建筑没有新意,没有代表性。 典型:东方明珠电视塔远不如上海老火车站有代表性,并为世界所知,可惜,让一个无任何文化底蕴的电视塔做上海的广告。 不擅长精致照明设计师对工程小面积少的“小东西” 看不上眼,他们只对造价上千万元的大建筑感兴趣,因为所得丰厚。像凯旋门、帕提农神庙、赖特的流水山庄之类的东西他们不擅长。他们不在意照明设计是如何粗糙,只要求看起来高大、宏伟、气派。 典型:北京东方广场的照明突兀于长安街,与旁边的王府井文化很不和谐。 盲目国际化以“标新立异、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华而不实” 来形容时下流行的盲目国际化的城市照明风格并不过分。据统计,全国已有近百家城市喊出建立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其实国际大都市是需要很多生活配套及相关照明去实现的。 典型:小区里布置的照明多数只是注重外观,实际用途不完善,商业区的照明有追求亮度、导致光污染的现象。 景观建筑学在中国建筑界缺席中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硕士和“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已于1997年被全部取消。其实,景观建筑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在建筑界的地位是缺一不可,城市人居环境中将资源发展、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与大众行为、环境形象、精神文明等融为一体的工作就由它来完成。因此,景观建筑学在中国建筑界的缺席,使中国的城市照明现状难有改善。 典型:水泥森林到处耸立,综合设计水平差,整体规划施工尚且做不到,更别说园林化照明设计。 独特风头照明设汁从来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今天中国的城市照明却只考虑个体如何出奇制胜,构成城市整体的照明像时装表演,各显神通。 典型:还有哪些城市广场和城市雕塑的照明能代表城市的风格又能确立自己城市独特的风格呢? 忽略城市景观在城市中心区道路被建筑挤压而变窄,加上人多车多、城市功能区划分不清的现状下,城市照明只一味在市中心周围规划建设,结果必然是我们除了玻璃幕墙之外没有其它景观可看。 “假”景观当道近年来全国弥漫着一股人造景观热,各地仿古建筑大兴土木,不惜以破坏城市生态为代价,这种“假”景观盛行也令“假照明”兴起。 典型:九寨沟风景区腹地就有这样一座大庙,照明与清山绿水之间格格不入。 面子工程开发商建造了混凝土森林的“都市广场”,没有花园的“花园别墅”。种草不种树这种短平快的“面子工程”,只是堆砌所谓小区特色照明,根本达不到人居要求。 典型:用塑料的绿树灯光来代替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