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废塑料摇身变致癌餐具
简介:“这行利很薄,原料再贵点,大家就白玩了。”昨天,一位一次性塑料餐具生产行业的人士向记者揭开了一次性塑料餐具生产行业的一些所谓秘密。他表示,正是这些“秘密”才导致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中,近 ...
“这行利很薄,原料再贵点,大家就白玩了。”昨天,一位一次性塑料餐具生产行业的人士向记者揭开了一次性塑料餐具生产行业的一些所谓秘密。他表示,正是这些“秘密”才导致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中,近半数不合格。 业内人士:廉价废旧塑料是祸首 废旧塑料被回收——加工成新的塑料生产原料——低价销售给塑料餐具生产企业——企业再用这种原料加工成新的塑料餐具销售到消费者手中——餐具遇到高温或者油脂分解出致癌的化学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 据这位业内人士介绍,一次性塑料餐具的生产过程并不复杂,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定数量的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将原料加工成颗粒,然后进行配料、熔解、吹形等工艺,一次性塑料餐具便告完成。 这位质量技术监督人员表示,自己正在密切关注着 按照国家规定,废旧塑料可以生产的产品包括:包装用托盘、保温防火建材、吹膜制袋和粘胶剂等等,但绝对不包括塑料食用器具。不过,这位业内人士表示,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一次性塑料餐具生产企业如果想盈利,必须降低成本,最直接、最省力的一个方式就是利用废旧塑料制成的原料。 这位业内人士随手拿起了一只常见的透明塑料袋,很肯定地告诉记者,这就是手工作坊式的企业利用废旧塑料添加一定比例的原料之后生产的。较低价格的、用废旧塑料制成的原料往往受到这些小作坊的青睐,“所以,不合格比例比较大也很正常”。 他指的“不合格”是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今年所发的一份文件,在这份名为《一次性餐饮具、食品包装袋/膜产品情况汇报》的文件中,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2002年对一次性餐饮具进行的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为52%;2003年在河北省对一次性餐饮具进行的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为43%;2004年北京市工商局联合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对北京市市场进行的抽查,抽样合格率为40%。” 专家:一次性餐具遇热可能有毒素析出 全程参与调查行动的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董金狮称,3年前他就盯上了塑料餐盒、餐碗等,在河南、辽宁及上海周边地区发现不少劣质的方便面餐盒及餐碗。为了对产品质量有个比较,董金狮曾去超市买来一些方便面,可没想到,一检验,这些包装盒居然也存在问题。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一位教师告诉记者,无论是什么样的塑料餐具,直接和食物接触,遇到油脂或者高温都存在分解出化学物质的可能性,废旧塑料为原料的餐具当然更不例外,而从塑料表面分解出的这种物质往往属于致癌物质。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一名专业人士认为,以前,之所以很多企业会投入一次性塑料餐具生产当中,原因在于生产工艺简单,而此次检查结果公布之后,如果真的像媒体透露的那样,那么很多手工作坊式的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低成本生产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要么生产合格产品,要么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