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上发现神秘城堡
简介: 11月2日,由新闻记者和科考专家组成的考察采访队继续东进,对杜庄山寨、马山镇一带的40公里齐长城遗址进行考察。在此遭遇了一段让队员们感到不虚此行的“假长城”。 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考察队登上位 ...
11月2日,由新闻记者和科考专家组成的考察采访队继续东进,对杜庄山寨、马山镇一带的40公里齐长城遗址进行考察。在此遭遇了一段让队员们感到不虚此行的“假长城”。 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考察队登上位于马山镇的一座高山,这里也是“杜庄古城堡遗址”。由衰草遍布的山坡上往西远望,一座城堡出现在眼前。大约百余米的城墙横亘在两侧的悬崖之间,城墙中开出一道窄窄的城门。走近后看到,城墙由巨石构筑,上下杂草丛生。有的地方还有用于防御射击的垛口,保存较好。穿过城门,记者发现了数十间各种各样的石屋,有的四五间排成一排,有的隐藏在地下,有的依城墙而建,还有的正厅、卧室泾渭分明,人在里面既可休息又可防御。“竟还能见到这么好的齐长城!”有队员喊道。 随行的长清区双泉乡宣传办杜圣涛主任也称,根据当地人的说法,这座大寨属于齐长城千里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但也有人说是清代为防捻军入侵而建的,数种说法莫衷一是。据介绍,康熙年间编纂的《长清县志》也有类似“马西有座石城(又名学城),是鬼谷子教孙膑和庞涓学道的地方”的记述,和当地民间的一些传说有相似之处。 在里里外外勘察一遍该城堡之后,随队的齐长城专家张华松教授分析认为,杜庄城堡城墙依山势而建,非常险峻。自东往西共发现4道城墙。根据齐、鲁两国的方位判断,在“鲁国”一方城墙根,发现了一段一米多高的“站墙”,士兵站到上面可守可攻。“齐国”一面则无险可依,在两军对垒时处于不利地位,这与齐国修筑长城防御鲁国的初衷相矛盾;加之构筑城墙的石块风化并不严重,因此张教授判断:“非齐长城。”而是在一段齐长城的基础上由后人建造的城堡,具体建造原因还是个谜。随着他的手势,记者果然在西北面的山峦之上,看到一条蚯蚓一样的齐长城遗迹由该处延伸开来。 据悉,曾登临此处的著名学者、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也认为,该处城墙遗迹是否战国建筑还有争论。但是“杜庄古城堡遗址”的防御体系十分严密,众多未知之处有待科考人员来解释,很有研究开发的价值。另外,《长清县志》也印证了张华松教授的判断:杜庄山寨是明清建筑而非齐长城。 本报记者 乔显佳于济南市长清区三岔沟 下站考察地点:济南市长清区三岔沟——长清区武庄乡钉头崖。 有问有答 问:齐国为什么修筑齐长城? 答:齐长城专家张华松介绍说,齐国首都临淄地处淄潍平原腹地,西面、北面有滚滚的济水、黄河,东面是浩渺的渤海、黄海,南面泰沂山系绵亘东西。因此齐国在地缘政治上相对独立,有“四塞之国”之称。但又有不利的一面,即淄潍平原平衍狭窄,缺少战略纵深,回旋余地小。因此齐国重视四境上的天然屏障,积极构筑海防线、河防线、山地防线,使齐长城在对外军事斗争中,应运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