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建筑涂料现状及发展趋势(3)
简介: 三、我国建筑涂料的市场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加快建筑业的振业与发展,使之尽快地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实现 ...
三、我国建筑涂料的市场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加快建筑业的振业与发展,使之尽快地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将有一大批建筑工程、市政建设和居民住宅需要兴建,建筑业将以年12%的速度增长。各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我国建筑涂料的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现有建筑装饰消费水平比前10年提高了约20%,目前建筑装饰费用已占工程造价的30%-40%,较高级的建筑装饰已占工程造价的50%。装饰工程在直线上升,装饰工程造价已从1990年的80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2800亿元。我国建筑装饰装修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四、我国建筑涂料企业所面临的形势 建设部提出在建筑材料中把发展高性能外墙涂料作为重点建筑材料来推广。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又将建筑涂料列入化学建材重点发展材料,在全国化学建材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也为建筑涂料行业的发展勾画了美好的蓝图。 “十五”发展目标 ┏━━━━━━━━━━━┯━━━━━━┓ ┃ 企业生产规模 │ 10% ┃ ┠───────────┼──────┨ ┃ 企业生产规模 │ 30% ┃ ┠───────────┼──────┨ ┃ 建筑涂料年产量 │ 180万吨 ┃ ┠───────────┼──────┨ ┃ 在外墙装饰中应用率 │ ≥35% ┃ ┠───────────┼──────┨ ┃ 2015年发展目标 │ ┃ ┠───────────┼──────┨ ┃ 建筑涂料年产量 │ 300万吨 ┃ ┠───────────┼──────┨ ┃ 金红石型钛白粉国产率 │ 30% ┃ ┠───────────┼──────┨ ┃ 主要助剂 │ 基本国产化 ┃ ┠───────────┼──────┨ ┃ 企业生产规模 │ 60% ┃ ┠───────────┼──────┨ ┃ 在外墙装饰中应用率 │ ≥60% ┃ ┗━━━━━━━━━━━┷━━━━━━┛ 这些宏观环境都为建筑涂料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面对如此广阔的建筑装饰装修市场,如此难得的市场机遇,中国建筑涂料大多数企业却感到市场被动,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小。试分析以下几个因素——1、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国外的企业家都看好中国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国外的知名涂料企业带着他们的先进生产技术、巨额的资金以及百年发展的丰富市场营销经验进入了中国的市场,以其大量的广告宣传和对经销商的优惠政策迅速扩展到中国的各个城镇,使中国的建筑涂料企业如同遇上了暴风骤雨,始料不及。目前,在国内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不断涌现,如日本立邦在上海、惠州、廊坊、苏州、重庆设立了5家生产和分装机构。英国ICI在广州、上海建成了4万吨和5万吨生产线,在北方欲建成5万吨生产线。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德国及我国台湾、香港等也都纷纷在我国合资建立和预建大型生产厂。 我国建筑涂料的品牌很多,但能与日本立邦、美国ICI等国外名牌一比高下的几乎没有,把品牌和服务融为一体的经营体系还不健全。涂料的优劣、品牌的荣辱是与最终的服务——涂料在涂刷物上的实际效果分不开的。我国的大部分涂料企业品牌服务意识淡薄,销售和服务链接不上,产品通过代理商卖出去就算终结了使命,质量和效果只有用户自己去评说。由此造成了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品牌良莠不齐的局面。 我国的涂料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期、起步到逐渐成熟三个阶段,从起步到逐渐成熟形成规模的周期较短,基础较弱,传统的生产模式和产品概念总是把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不高作为涂料的特性,谋求短期效益,没有把涂料作为一门科学来深化,所以就造成了“大跃进”式遍地开花的局面,普遍存在着技术含量低、功能简单、质量低劣,全国数千家涂料企业平均年生产规模只有240吨左右,与美国825家企业、平均年生产规模7878吨相比,悬殊很大。目前我国涂料年产万吨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而美国的S.W公司年产涂料100万吨以上,印度的亚西亚涂料年产16万吨,台湾的荣记涂料年产10万吨,规模上不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阻障了品牌的延伸能力。 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建筑涂料成为一个耀眼的亮点,为国内外的涂料企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扩展机遇。中国加入WTO,2008年奥运会更为中国的涂料市场注入了活力,市场竞争、服务竞争、性能竞争,使国内涂料企业的忧患意识得到了加强升华,我国的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特色产品、地理优势,经过近几年的磨练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经营方式,逐步确定了自己稳固的市场和地位;我国的国有企业通过近几年的调整,综合实力得到加强,一批集团化、专业化的规模企业已经初步形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力军。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企业生产上于原始作坊状态。据统计,分布在全国的建筑涂料企业,大部分为小、土、散的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工人文化素质较差,劳动生产率低,发展根基脆弱,市场竞争能力差。 2、科技研究工作薄弱 在我国,对建筑涂料专用基料和助剂的基础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包括应用研究,缺乏系统的、自始至终的研究。 多年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对此类基础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大量的科技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涂料业的发展。但也有相当一些科技成果因研究与应用的脱节而束之高阁。随着我国科技体制的不断深化,科技人员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但在重视研究实用性的同时,却忽视了高起点、高价值的基础研究。我国在行业基础研究包括应用研究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已不是稀罕事,更缺乏系统的规划、指导和支持。一些企业始终保持着不断有高新技术产品问世,来支持着企业的发展。在这些企业中,常常是一个科研人员或一个科研群体,几年、十几年甚至一生都在一个主课题上研究,保证了一个产品从研究、生产、投入市场、施工应用的全过程的高水平和高质量。我国的科学研究走过了由单纯的实验室研究到与生产紧密结合的过程。 但由于科技体制中申请政府的专题专项拨款以及科研企业的行为结合等等各方面的原因和矛盾都使得系统的规划、指导和支持变得较为困难。建筑涂料企业又分布在化工、建材、轻工、建筑、煤炭、交通、文教等多个领域中,行业分散,科技规划项目来源多支,重复研究出现。因此,只有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研究的起点,加强产品系列配套的研究,才能使我国的建筑涂料工业有较大的发展。而要赶上先进水平,一定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在科技体制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只有改变企业轻视科技,科技轻视市场,使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二者形成统一,我们的企业才能壮大,我们的科技才能发展。有关部门应重点支持具有国际水平、高起点前沿项目的基础研究及系统工程,步入一个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形成生产力的良性循环中。 3、国产原材料、助剂短缺 从我国的涂料工业发展历史看,原材料及其助剂始终是涂料工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建筑涂料所用的原料和助剂不仅品种少,而且质量不稳定,价格高,严重制约着其发展。能够满足目前我国环境状态尤其是满足耐沾污、耐腐蚀的复合技术的基料很少,有很多还是空白。我国的现有原材料相当一部分在规格和质量上变化很大,生产中常常出现使用同一个厂家的不同批号的原料,既给产品质量造成很大的差异,也给生产厂家的生产和技术开发带来了很多困难。 助剂品种少、功能差,严重影响着建筑涂料的涂膜性能和表观性能,致使长期以来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外的原材料、涂料助剂产品品种多、功能全、适用性强,为涂料生产厂家提供各种助剂,尤其是具有复合功能的助剂,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颜料是赋予建筑涂料色彩、美化五彩缤纷建筑物的主宰。 同时,它也是建筑涂料发展中尤其是外墙建筑涂料使用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发达国家建筑外饰采用建筑涂料的使用率达80%,而我国建筑外饰采用建筑涂料的使用率相比之下就低了很多,这与我国国产颜料在耐候性能上的质量低劣是有直接关系的。长期以来,外墙涂料尤其是带色涂料在涂刷到墙面后,少则几个月,多则两三年,甚至一场雨,就使鲜艳的颜色面目全非,变色严重。近几年来,国外各大颜料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白色颜料(钛白粉)基本上由英国ICI、美国杜邦公司提供,各色颜料国内企业也部分采用,但价格之高使企业难以接受。尽管他们的有些颜料在国外有使用成功的范例,但由于气候、环境、使用年限、施工质量的差异,在中国使用也未必能得到保障。因为作为涂料产品,其保色性好坏,首先必须是颜料具有高质量的能满足各种室外应用的性能,同时保色性又与基料的含量、颜色的饱和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发展和提高我国的建筑涂料产品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加速发展满足高性能外墙涂料的复合技术的基料、配套的涂料助剂和高品质的颜料。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