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地方债陷入膨胀怪圈

2013-8-1 10:1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57| 评论: 0

摘要:   7月18日,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的破产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哗然,加剧了国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担忧。仅10日后的7月28日,中国审计署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

  7月18日,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的破产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哗然,加剧了国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担忧。仅10日后的7月28日,中国审计署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虽然速度很快,但这次全国范围摸底并不突然。“此前因为地方债务透明度较低,加上之前流动性紧张,相信高层已经非常重视有关地方债的问题。新一届政府上台后,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重中之重。今年以来的首发(IPO)核查、债券市场核查都遵循了这种思路。”惠誉评级国际公共财政团队联席董事高俊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此次全国性审计工作将于8月1日起全面展开。由第一次的“三级审计”(即省级、市级、县级三级地方政府),延伸到“五级审计”(即中央、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五级政府)。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五级审计”。

  全面摸底

  早在2011年初,审计署曾对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进行过审计。截至2010年底,除了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以外,三级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这一数据在当时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今年2月份,审计署对36个省级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截至2012年底,这一债务总额为3.8万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4409.81亿元,增长12.94%。其中,9个省会城市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188.95%,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的达219.57%。

  短短两年时间,12.9%的省级地方债规模增速,可谓神速。公告的发布一度引发出中国版底特律的担忧。

  地方债规模到底有多大? 根据惠誉预计,去年底地方债务规模已达到12.8万亿—包括去年银监会对地方平台贷款约9万亿规模的测算,还有大约1.7万亿的城投债,以及信政合作信托、基建信托等,但若考虑一些其他影子银行的融资,此数目有可能增加。

  今年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预计,地方政府负债估计超过20万亿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此前则表示,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包括在内,广义政府债务已增加到GDP的近50%,相应的财政赤字2012年约为GDP的10%。

  这也成了外资金融机构唱空中国的依据。今年4月份,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降至A+.理由是担心政府债务膨胀及影子银行扩张损害金融稳定。这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首次被一家大型国际评级机构下调。

  “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地方债规模有多大。各种融资方式太多,有显性的,有隐性的。但地方债究竟有多少,统计角度和统计方式不同,结果众说不一。如果你不知道有多大的规模,你就不知道有多大的风险。”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微博)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摸清真实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未来推进的新型城镇化等政策形成一个良好的铺垫,为下一步稳增长的政策提供一个基础的数据。从短期来看利空,但长期还是带有利好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审计系统内部下发的本次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方案,8月1日起全部进点审计,8月20日前将本部门政府性债务情况报审计署,10月中旬前向国务院提交审计报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