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滇中城市经济圈”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全国十八个重点开发区中的一个,它是咱们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今后我省加快发展的重点,因此,它的建设与生活在云南的每个人都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报道,来了解一下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功能定位和推进措施。 滇中产业新区是滇中城市经济圈一区、两带、四城、多点战略布局的重点和核心,规划在安宁市、易门县、禄丰县和楚雄市等四县市1.0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按照核心带动、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用地上山的理念,集中布局重点开发1149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核心地带打造一个百万人口的新城。 云南省经济研究院院长锻钢说:“滇池周边已经没有承载能力了,继续南下是五大高原湖泊,往东是属于珠江源,因此从环境和存量上我们不可能在这些区域再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因此选择滇西方向,滇中的西部,无论是土地资源、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不错,而且离昆明这个主要的功能城市距离也不是很远,所以在这块区域建设滇中产业新区,是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和研究提出来的。” 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桥头堡建设的核心,是突出云南发展地位的高地,是我省改革开放最大的举措。目前,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院等国内一流的规划编制单位已经参与到新区的规划中来,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资源集聚、效益突出的指导思想,滇中产业新区拟通过实施创新投资建设模式、创新投资审批管理机制等10个方面的重大创新政策措施,吸引央企、民企、外企入滇;通过布局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绿色环保的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城市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绿色发展、国际一流的产业新区,努力增加一个相当于现在昆明市的经济总量。经过十二五以及今后几年的奋斗和努力,力争使滇中产业新区达到全省预计GDP的10%左右,成为滇中经济区未来新的重要增长极。 云南省经济研究院院长锻钢说:“这个新区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新区、产城融合的新城,而且要在如何在山地经济和山地城镇方面和建设方面要摸索和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因此这个产业新区不仅是在建设的内容上,在建设的体制机制上,尤其在市场化的运作方面,都是与以往的我们已有的一些工业园区有本质的区别,这个新引擎要承担起引领滇中地区、对促进全省的三个发展要起到一个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中,沿着昆曲公路、铁路干线分布的昆明市盘龙区、官渡区,以及曲靖市麒麟区、宣威市等16个县市区,未来将建设成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成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一支翅膀。 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以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通过实施基地+园区+企业+庄园+品牌的发展模式,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扎实、规模连片、标准严格的生产基地,推进粮油、特色经作、畜产品、林产品及水产品精深加工,同时加快建设一批农业旅游重点景区、农家乐村、农业美食村(店)和精品休闲农庄,成为展示现代农村生态经济的重要窗口和旅游景点。 曲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展宏斌说:“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主要有几个优势在里边,一个是曲靖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粮食、烤烟、生猪、油菜、蚕茧这些主要的大宗农产品几乎都是在全省排第一位,第二曲靖作为出省入滇的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上,它的区位优势非常显着,第三曲靖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方案》提出,要把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成为全国知名、云南一流、带动全省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样板和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围绕这些目标,昆明、曲靖两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推进。 与此同时,位于昆明市嵩明县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内建成了26000亩高档花卉、精细蔬菜和优质粳稻种植示范基地,吸引了英国太古公司、荷兰安祖、台湾真善美等近30家世界知名花卉企业入驻。云南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汪永祥介绍说:“通过引领示范、构建平台,实现产业集聚,把多家农业企业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拳头,形成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方案》已经成形,昆明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突破性政策措施,以保障示范带建设顺利实施和高起点运行。 作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一翼,昆明-玉溪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将依托古滇文化和丰富的气候资源、高原湖泊群资源、温泉资源,努力打造一个特大型旅游产业聚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