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目标定了 主动站位“融合中原”

2012-8-9 13:3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08| 评论: 0

摘要:   在中原经济区的范围正式确定前,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已经有多个自发的经济组织:产生20多年的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和黄河经济协作区,还有淮海经济区、今年5月刚批准成立的黄河金三角地区。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认 ...

  在中原经济区的范围正式确定前,河南省及周边地区已经有多个自发的经济组织:产生20多年的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和黄河经济协作区,还有淮海经济区、今年5月刚批准成立的黄河金三角地区。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认为,这些自发的经济协作组织,证明了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且本身相对独立。在中原经济区的大框架下,这些经济组织如何融合在中原经济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了当务之急。

  【尝试】

  曾经的一个松散型组织

  跨省区组合,在河南省内并不缺乏先例。1985年9月,由河北邯郸市和河南新乡市倡议并成立的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区,包括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13市,并在邯郸市设立了“中原经济区联络处”,作为经济区常设办事机构。安阳、濮阳、鹤壁三市也是该区域经济组织成员。和这三个城市类似,组织内的晋城市、邢台市、聊城市、菏泽市、临清市也都在各自的省域内处于边缘位置,难以被其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和影响。

  据老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副主任孟德荣介绍,这一自发成立的区域经济组织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开始发挥作用,“各成员之间物资交换,互通有无,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每年一次的市长联席会议,在成员单位之间轮流举办。目前区域内已先后组建了30多条行业网络,不仅包括了交通、旅游、商业、金融、科技等行业,而且还延伸到司法、文化、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

  “这个区域主要发挥边界优势,资源互补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在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看来,虽然这个经济协作区也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协作区内部各城市之间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但26年过去了,中原经济协作区除了修桥修路的基础建设外,并没有太好的成绩单。至于在全国的影响力,以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远没有形成的文字更有力量”。

  与老中原经济区类似,在河南省东部,由苏鲁豫皖接壤地区21城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同样属于自发性区域联合组织。“当时,徐州比较积极,甚至还提出了建立以徐州为省会城市,包括亳州、阜阳、商丘、聊城为组成城市的淮海省,但最后没有得到其他省份响应,也没有得到国家的批准。”冯德显介绍。

  【发展】 黄河金三角带动四市旅游业发展

  和上述几个区域经济组织不同,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不仅是国家层面级示范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示范区。

  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包括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三省四市总面积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00多万。四市同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同为远离中心城市的省际边缘化地区,在历史上就形成了紧密的社会联系和经济往来。从1986年,在原国家计委的指导支持下,山西运城、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共同成立了“晋陕豫黄河三角经济协作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几个城市已经紧紧抱团。2009年1月,四市在运城市共同签署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合作协议书》。协议规定,在四市58个景点实行“一证游”,降低区域群众旅游开支,区域群众旅游人数持续增长,有力带动了四市旅游业发展。

  【论道】 区内经济组织该咋融合

  “中原经济区,整合了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协作区、黄淮经济协作区、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等区域经济力量。”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分析,中原经济区区域范围以河南为中心涵盖周边,但河南周边一些区域和邻省区域之间,特别是在新的区域战略规划下,中原经济区和黄河金三角地区、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等区域经济组织如何对接?这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问题。

  喻新安认为,首先,几者互为契合。就像画一个大圈几个小圈,小圈的一大部分在大圈里面。其次,中原经济区和这些区域经济组织互为依存。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这些区域组织的发展,同时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也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再次,它们又是功能互补、共存共荣的关系。“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是政府占主导地位,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间的合作是建立在优势互补和对利益的共同追求基础上的一种战略行动。市场导向具有内地的冲破区域分割、实现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化配置的功能,在这其中,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也必将成为实施区域经济合作和联动发展的主体。区域间的互动合作应从松散的合作逐渐向紧密有序的联动发展推进”。

  省科协副主席、河南大学教授梁留科认为,中原经济区是属于国家级的大区域经济板块,而信阳、南阳等组成的豫鄂经济区,商丘、周口等组成的黄淮海经济区,三门峡、山西运城等组成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都属于大区域中划分出来的次区域经济板块,二者的层次不一样。

  在同一个区域,由于周边城市在经济结构、发展定位上的相似性,几个城市很容易抱团形成次区域经济板块。而根据各地的经济类型、产业类型,结合地缘关系,就划分出了很多定位不同的次区域经济板块。这些次区域板块结合起来,就组成了整个中原经济区的版图。“只要不同的次区域板块定位明晰、分工协作,就能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形成合力,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大发展”。

  【专家】

  其他区域经济组织都是二级组织

  在冯德显看来,现在,有了中原经济区,除了黄河金三角地区外,其他的区域经济组织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中原经济区的概念是区域大分工的概念,是一级组织;其他区域经济组织都是二级组织,要服从中原经济区的概念,包括黄河金三角”。

  在冯德显看来,“中原经济区完全可以也有能力把中原地区现有的几个经济协作区涵盖进去”。

  “中原经济区将来要出台具体的政策,会把这些区域所需要的政策、经济组织的功能都涵盖进去,那就是大战略。而区域经济组织是区域战略,是小战略,小战略肯定要符合大战略。当然,这些经济组织进行局部交流还是可以的。”他解释说,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功能体现了国家政策对这一地区的定位,与中原经济区的功能是协调的,而不是矛盾的,黄河金三角地区也要服从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在此前提下,显现出它的个性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