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打造强力新“引擎”

2012-5-4 16:4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54| 评论: 0

摘要:   半个世纪前,在东北的黑土地上,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石油人艰苦奋斗,开发建设了迄今为止全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依赖洋油的时代;半个世纪后,在南中国的北部湾畔,又有一群中国石油人勇于创新、 ...

  半个世纪前,在东北的黑土地上,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石油人艰苦奋斗,开发建设了迄今为止全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依赖洋油的时代;半个世纪后,在南中国的北部湾畔,又有一群中国石油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在荒山滩涂上建造起了世界一流的石化航母,树立了中国乃至世界炼油工业的新标杆。

  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打造强力新“引擎”

  近年来,被誉为中国沿海开发最后一块“处女地”的北部湾风生水起、千帆竞发,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枢纽,而其辐射的大西南也呈现经济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但由于没有大的炼油基地,广袤的大西南普遍油源紧张,几乎年年喊渴。

  铺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中国西南能源供应的复杂线路:中国石油进口的原油要通过海运从中东和非洲运到渤海湾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则通过海运运到广西沿海,再通过公路、铁路输送至云南、贵州、广西,行程绕了大半个中国。

  “长距离运输的昂贵成本和陆、海运输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石油的市场‘保供’能力,成为近年来西南地区几乎年年闹油荒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总经理吴恩来说。

  北部湾及整个大西南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一个源源不断提供强大动力的“引擎”。而随着我国石油自给率的逐渐降低,在沿海地区建设大型炼油基地,也成为炼油化工工业发展的趋势。

  2005年,经过长期的考察论证,中国石油作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挥师南下,在北部湾建设一座1000万吨/年的炼油厂。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也随之成立。

  “北部湾不仅是石化产业的真空地带,更是经由东南亚走向国际市场的唯一出海口,且具备成立大型炼油厂必需的土地、淡水、大气、电力供应等资源。”吴恩来说。

  2007年11月,中国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工程正式动工,仅仅33个月就高质量地建成并一次投产成功。至此,新世纪中国西南地区首个千万吨级的炼油基地正式浮出水面。这一总投资达152亿元的炼油项目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西南地区长期没有大型炼油企业的历史,将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荒山滩涂上刻写宏伟蓝图

  如今走进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长达10多公里的输油管道将厂区与码头相连,3000多亩的厂区内炼塔林立、管道纵横……谁能想到,几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和滩涂。

  “项目的建设运行凝聚着无数石油人的心血。”吴恩来说,整个工程建设共有来自华东设计院、寰球工程公司、中油一建、中油六建、中油七建、大庆建设公司、兰州石化、大庆石化、锦西石化等中国石油系统40多个单位近2万多名工程设计、建设及开工人员参与。

  面对南方炎热、潮湿、多雨的气候,大部分来自北方的参建人员克服气候不适、缺乏依托等困难,日夜奋战在工程建设现场。各参建单位相继组织开展了“百日会战”“旱季攻坚战”等劳动竞赛,极大地推进了炼油厂建设进程;历经千日的奋战,将一幅代表“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石化航母蓝图变成现实。

  大庆建设公司承建36台罐,罐区需用机泵,每台重达2500多公斤,南方多阴雨天气,道路泥泞车辆进不去,来自铁人家乡的建设者硬是从百米之外人抬肩扛运到现场。

  春节将至,忙碌一年的华油工建管廊施工单位86名员工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回家与亲人团聚之时,接到业主施工指令,大家没有丝毫抱怨,退掉车票,回到工地,迅速掀起了管廊施工会战高潮。

  据统计,石油建设者们用短短一年多时间搬走了1000万立方土石方;在总共7000万小时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付出了相当于1万人3年法定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二十多座荒山野岭被移平,三千亩昔日的海边滩涂变成工业重地。

  经过33个月的施工建设,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于2010年9月开厂一次成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一次性建设、一次性达到设计规模、一次性试产成功的炼油厂;生产的油品质量全部达到欧Ⅲ标准,部分达到欧Ⅳ标准;污水排放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清洁生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求实、创新成就世界一流

  广西石化的厂区,绿化率高达40%。吴恩来说,公司建立了环境风险事故水污染三级防控系统,并将污水排放标准由原来的国家二级调高到国家一级,同时采用了当今世界先进的、环保的全加氢工艺流程,确保油品高质环保。

  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在2006年时就对广西石化提出了这样的目标——“看到广西石化,就知道世界炼油工业是什么水平”。

  作为中国石油探索新体制、新机制建设、运营现代化大型炼油厂的“试验田”,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一方面全面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则大力创新设计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按常规最低需要1万名员工的千万吨炼油厂实现了700人运行的目标,实现了连续7000多万人工时无安全环保事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