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失速
在连续领跑中国城市外贸出口总值排名19年之后,深圳经济开始出现减速迹象。 深圳市统计局近日公布了1-2月的主要经济指标,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呈现负增长的态势。尽管目前包括美国欧盟以及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形势都在放缓,但与去年同期两位数的增长相比,深圳今年1至2月工业增加值的大幅下滑,尤其是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5%的数字,还是犹如高台跳水般的令人印象深刻。这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在经济方面首次出现负增长。 潜藏在这些数据后面的还有一个更加引人瞩目的问题:以深圳等城市为代表的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今后将会面临怎样的前景? 经济警讯 深圳市统计局分析认为,产生上述“不漂亮数字”是因为深圳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复杂,既有世界经济持续动荡的影响,又面临自身的转型升级。深圳市统计局的结论是,“总体来看,深圳经济依然稳健。” 对此,深圳海关一位长期监控深圳进出口贸易状况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经济数据实际上是地区宏观经济形势的客观显示,经济数字的大幅下降,其背后预示的是经济发展基础的变化,也可以说是长期积累问题的“爆发”。“这实际上是一种警讯。”上述海关分析人士认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的经济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而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则不过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认为,深圳市统计局“总体来看,深圳经济依然稳健”的判断,如果不是在文过饰非,就是“对深圳经济发展趋势在方向把握上有问题”。 此外,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似乎不很情愿将经济增长放缓的因素完全归结于外在原因。深圳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实际上,2011年深圳重大项目的投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最突出的方面表现在“新建项目开工率不足和开工时间滞后”。 而在制约新建项目开工率及开工时间方面的主要因素则在于除了项目建设用地落实、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太大之外,项目建设资金保障能力的刚性约束是制约深圳经济增长后劲的最主要的问题。 一些参加了2月底召开的2012年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的深圳有关部门官员还特意提到,在今年的会议上,深圳市领导对下一步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心情显得尤为急切。 在这次会议上,深圳市长许勤强调,全市上下要以更长远的眼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在会议进行过程中,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还代表深圳市政府分别与各区和光明、坪山新区签署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责任书。 转型之难 事实上,与政府推动的以大项目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起来,深圳的外向型经济有着更加直接和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双重夹击之下,深圳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 在深圳宝安从事“三来一补”开办加工贸易企业的港商叶继华对本报记者说,由于历史原因,他管理的企业属于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由于《对外来料加工特准营业证》即将到期,按照深圳政府的相关规定,如果不转型,企业就要关门走人。然而,尽管政府在推动转型升级方面采取了许多特殊政策,限于企业自身的先天不足,转型升级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 “我们一直都是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的销售市场都不知道在哪里,转型升级拓展内销市场,既无资金,也无人才,谈何容易。”他表示。 叶继华说,像他这样的企业,在深圳至少还有数千家,而东莞更多。 实际上,面对企业现实,政府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多种特殊方式,甚至网开一面。为众多加工贸易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便利。例如海关与有关部门推行的原地不停产转型,“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换车轮,目的是让企业获得新的生命力。”深圳海关一位负责加工贸易管理的人士表示。 尽管几年以前深圳就开始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然而,实际情况却远非有关部门在相关宣传中提到的“成效巨大”。 据深圳海关的数据,截至目前,在深圳海关辖区内10000余家加工贸易企业中,只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尝试办理内销业务。塑胶、金属制品、印刷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20多个行业中的3500家加工贸易企业尚待转型升级。 叶继华说,对像他这样的外向型企业来说,经营环境日益恶化是更大的问题。 叶继华以近期宝安西乡一起员工携款潜逃案件表示,在此起彼伏的涨薪风潮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员工的稳定性越来越令人头疼。“员工的管理越来成问题,有的见财起意,有的内外勾结,盗窃公私财物。”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深圳海关相关分析人士关于宏观经济数据预示深圳长期积累问题“爆发”的观点。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