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精心打造“河洛文化”品牌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地理位置独特,人文历史悠久,她既是华夏汉字的故里,也是我国古人类的发祥地,被称为“文根”和“人根”,她的名字叫洛南。 洛南县地处“河洛”文化交汇地带,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河出图,洛出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总源头,是易经八卦和阴阳五行术数之源,被誉为“宇宙魔方”。中外学者认为《河图》《洛书》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在哲学、天文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洛南县围绕打造独具特色的河洛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华山夏都、河图洛书、仓颉仓圣、儒佛道圣地、金山银仓、红色老区等文化内涵,将沉睡、沉淀数千年、数百年的经典文化,变成有声有色、鲜活生动的歌舞、书画、影视、戏剧和网名、域名、街名、店名,包装洛南,展示形象,润色魅力,使文化品牌服务于对外交流、生态旅游、招商引资、项目争取、资源开发,将文化血脉渗透到、辐射到、覆盖到率先突破发展的方方面面。 陕西东南门户 洛南县地处华山之南,周设华阳池,秦置华阳郡,距西安108公里。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南与丹凤、商州交界;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为邻,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全县辖19个镇,381个村(居)委会,面积2830平方公里,人口46.1万,是商洛市唯一黄河流域县。 金山银仓 洛南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南北文化交汇地,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地理位置全国独特,南北资源兼生相容,人文底蕴悠远深厚。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49.6万亩,素有陕西“小关中”之称。生物资源丰富。“中国核桃王”生长在洛南古城,核桃年产量6000余吨,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中国核桃无公害示范县”和“中国十大名优核桃”。连翘、丹参、桔梗、秦皮、菖蒲等中药材收购量居全国之首,被称为秦岭腹地的“天然药库”。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建设示范县、百万头生猪大县、“陕西特色品牌县”。矿产资源居全省前列。已探明和正在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钼、金、银、铅、铁、煤、钾长石、水泥灰石、粘土、水晶等38种。其中钾长石储量8700万吨,居亚洲第一;钼储量29万吨,居全省第二;黄金产量位居全省第三;铁矿硅石、白云石、陶土等资源量大质优。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总径流量8.449亿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平。 华山夏都 洛南与华山渊源甚深,很多关于华山的传说故事,均与洛南有关。自然景色与华山北区山水相连、同脉同气,是华山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山旅游南区开发重点区域。境内群峰俊秀、怪石嶙峋、苍松劲树、四季常青,有千年古树、百年藤蔓、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境内火龙关奇峰突兀,仙峪岭超凡脱俗,鸡嘴峰薄雾缭绕,老君山群峰环抱,悬崖陡壁,蔚为壮观,九岭十八峰,岭岭相连,峰峰相峙,山高水长,空谷回响。“栖霞观古柏”比黄帝陵1号柏高2.1米,粗0.73米,誉称亚洲第一柏。洛南属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拔在800至12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1.5℃,山清水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被葱郁,川原皆润泽,处处都凉爽,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质为三类水体,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生态环境优势明显,适宜人居,是一张天赐的“凉床”,一座香气四溢、温馨凉爽的“避暑夏都”。 汉字故里 洛南是华夏汉字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在洛南,指掌而创文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首开华夏文明文字先河。境内元扈山相传为仓颉造字处,其所创的28个“兽蹄鸟迹”文字拓片为稀世珍品。据《陕西金石志》记载:皇帝史官仓颉随帝南巡洛南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遇灵龟负书,观奎星园曲之势,究天地之变,指掌而创文字。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考古研究发现,秦岭境内的洛南盆地至少在8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已发现多期古人类活动遗迹。“花石浪遗址”是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