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经济 查看内容

广州产业转型升级遭遇城市化瓶颈

2012-3-9 09:5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17| 评论: 0

摘要:   一场大雨就淹了一座城,过一个中秋节就堵了一座城,越来越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大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突出的城乡差异曾一度吸引全国人才聚集的南方城市也开始让人有了逃离之念。南方日报记者在珠三角一些 ...

  一场大雨就淹了一座城,过一个中秋节就堵了一座城,越来越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大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突出的城乡差异……曾一度吸引全国人才聚集的南方城市也开始让人有了逃离之念。南方日报记者在珠三角一些城市调查中发现,在正经历着转型升级阵痛的许多珠三角专业镇,城市发展空间对产业升级的掣肘也凸显出来。

  改革开放初期曾引爆“孔雀东南飞”盛况的广东,为何如今却面临着“逃离”的窘境?曾给广东工业化带来源源活力的大量专业镇为何又遭遇了发展空间的瓶颈?

  有专家指出,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快速城市化的“副产品”或忽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短板。

  就在前天全国“两会”分组讨论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以东莞为例再度强调转型的紧迫性,“厂房空置率提高,用工开始减少……靠借债分红,不愿意忍受转型的阵痛,不下决心转型,再这样发展下去,有些村可能会变成东莞的‘希腊’”。

  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双重压力下,率先根治“城市病”提高城市化水平,不仅关系到广东能否再次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国际、国内的竞争中,城市不仅是竞争的平台和载体,城市的发展转型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动力所在。

  困惑

  “一个节日堵塞一座城,一场暴雨成就一片海。”来广州三年了,暨南大学研究生小黄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多次内涝,小黄的学校被网友戏称为“威尼斯广州分校”,因为交通拥堵,学校附近的地铁站也被网友调侃屡屡上演《岗顶围城》、《决战体西之巅》、《珠城大冒险》等大片

  破题

  事实上,自去年12月广东省召开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会议之后,一轮聚焦新型城市化的“造城”运动已在南粤铺开

  大城市“摊饼”,小城镇“无序”

  在城市人口密度急剧膨胀的过程中,拥堵、污染、脏乱……种种公共资源与环境压力下的“副产品”开始被人们诟病。有调查显示,近六成的一线城市白领有逃离的想法。从“孔雀东南飞”到“逃离北上广”,作为世界第三大都市圈的大珠三角城市群正面临规模扩张之后的城市质量提升的发展困惑。

  “十一五”期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率已超过80%,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广东全省城市化水平也达到66.2%,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100多年才走完的城市化历程,但城市建设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的“摊大饼”现象比较普遍——上下班路上时间往往超过两小时,城市绿地面积仅有西方发达城市的1/2,高企房价令百姓望而却步,灰霾天气成为人们的梦魇……在城市化水平达到66.2%的广东,种种“城市病”开始频现。

  正如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所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走的是一条工业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存在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对资源环境的消耗较大、城市化比较滞后的弊端。

  不但核心城市,其周边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在迈向城市化过程中,也遇到了类似的瓶颈。

  “找不到合适的办公场所,没有像样的酒店,没有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南海大沥广佛智城商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河一度很苦恼。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所见,在铝业占全国40%的产业强镇大沥,高档商场与矮旧商铺并存,现代化写字楼与破旧厂房相间,高档楼盘与黑旧出租屋杂居……大沥如此粗线条的城市形象与其财富级数相去甚远:从官方数据来看,去年这片125平方公里的土地所创造的GDP为360亿元,超过内地很多地级市。

  解决城市化发展的滞后已迫在眉睫。大沥镇委书记李志伦表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产业。”大沥最迫切的是要整合大沥三大片区资源,打造城市核心区,用“别人走一步,大沥走三步”的速度来推进城市转型,从而带动产业升级。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也指出,此前我们的城市化,一定程度上只是完成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并没有真正完成市民化的过程,留下了公共服务不完善、建设粗放无序等许多“半城市化”的硬伤,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已成当务之急。

  从“以业兴城”到“以城促业”

  根据省委、省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省住建厅已确定了广州、佛山、云浮等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深圳、珠海、河源、肇庆等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梅州、中山、湛江、清远等开展宜居城市建设试点,要求“各试点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特色,大胆探索,注重积累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成功经验”,并在年内确定各地“十二五”期间的理想城市示范项目积极推进。

  走马各地,有关城市建设的理念、思路、平台正在转变当中。

  “之前坐地铁到图书馆总被挤得汗流浃背,现在去公园晨运就可以顺便借书看了。”近日,第一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落户广州文化公园,每天来此晨运的一群老街坊啧啧叫好。

  这个自助图书馆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自助操作,有藏书400册,市民用二代身份证、广州社保市民卡就可以取书阅读,持有图书馆读者证的市民也可以通借通还。

  这是广州市建设“智慧广州”,将最新的科学技术与便民文化服务相结合的大胆尝试,今后还将在更多社区陆续铺开。

  在佛山,“智慧城市”的理念还体现在以信息化的提升城市化管理上——“数字城管”使原来两三天才能解决的沙井盖问题半小时搞掂,依托禅城区应急指挥平台中“一键调度”功能,区应急办在5分钟内便完成了相关人员的调派,并通过“单兵图传”系统实现了指挥中心与现场的可视化指挥。

  在南海,大沥的转型开始吸引一批“凤凰”来栖。5年前的这里废塑料和洋垃圾还堆积如山,回收加工小作坊“点火冒烟”的局面导致灰尘满天,空气污浊。如今,中铝华南广场、再生金属大厦和保利地产等一批优质项目已落户广佛国际商贸城,10多家金融机构签约进驻广佛智城,产业、服务和商业“三位一体”城市平台将在这片土地得到有效融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