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山东省委建议实施蓝黄经济一体化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巨浪拍岸,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实现两大经济区对内、对外的对接、融合,实现区域一体化至关重要。近日,致公党山东省委建议,为建设环保型、科技型、和谐型新山东,应采取以蓝促黄、黄蓝互助互利之举措,实施蓝黄经济一体化战略。 致公党山东省委调研发现,从区域上看,黄蓝两大经济区规划间存在高度“重合”:黄三角涉及的6市19县中,有11个县市区同样也被涵盖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中;黄三角和半岛蓝色经济区都不是地理概念,而是经济概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尽管在规划范围、规划重点、功能定位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二者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上是一致的,均突出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高效生态经济取向。 为建设环保型、科技型、和谐型新山东,致公党山东省委建议采取以蓝促黄、黄蓝互助互利的举措,实施蓝黄经济一体化战略。致公党山东省委提出:因地制宜,科学发展风能、潮汐能、太阳能产业,拓展形成绿色能源产业链,形成绿色能源产业集群。重视生态观光旅游业发展,构建蓝黄大旅游圈。强化资源整合,人、景、物要突出“和谐”,形成集历史人文、自然生态于一体的特色、高效、生态旅游产业经济区。优化区域内高校学科设置和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加快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从而为“黄蓝”经济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持。以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教育为依托,培养一批低碳技术方面的人才。实行“以港带区,港区联动”,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和港口经济,同时各港口规划配套建设疏港一级公路、疏港铁路专线,形成以港口为龙头的集疏运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需保护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对其加强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致公党山东省委为此建议,加强宏观控制,做好湿地保护规划;加强依法管理,珍惜湿地资源,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修订黄河水各级分配和调水方案,统筹兼顾上中下游地区用水,尽量减少黄河断流时间,争取不断流;应用3S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与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科研合作,提高湿地管理水平。建设平原水库、河道拦蓄工程、地下水库和地下水回灌工程,实施现有平原水库加固衬砌增容工程,增加调蓄水能力,加快构建以区内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动脉为骨架,以骨干河道为经纬,以平原水库和闸坝为节点,水系联网、多库串联、城乡一体、配套完善的水利工程网络;加大污水循环再利用力度,实现流域综合治理。 低碳经济是实施蓝黄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出发点和着力点。致公党山东省委建议在能源结构方面,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尽快改变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风能、潮汐能、太阳能以及将来要建成的核能电站等可再生能源,改变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费现状。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