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城市竞争力 沈阳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掘金沈阳的步伐不断加快:米其林沈阳公司投资14.57亿美元扩大产能;上海通用汽车北盛三期项目总投资70亿元项目开工;年产30万辆的宝马新工厂进展顺利;美国通用电气等9户全球500强企业新落户沈阳。 发展环境优化,洼地效应显现。去年初,经充分论证,沈阳决策者做出抓环境建设促进综合实力提升的重大决策,把环境建设当作全面振兴的牛鼻子来抓,强力推进软硬环境和市民文明建设;不但拓展了空间承载能力,增强了城市竞争的比较优势,而且群众的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 “十二五”是沈阳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战略节点:近看,要挑起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主赛区的重担;远看,要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由拼资金、拼土地、拼政策进入比环境、比规划、比潜力的阶段。环境建设一头连着城市经济发展指标,一头连着百姓幸福指数。”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 沈阳成立了曾维挂帅、6位副市级以上领导参加的环境建设推进组。全市上下牢牢筑起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环境观,各司其责,分兵把守,让2011年成为沈阳软硬环境变化幅度最大的一年。 昔日老工业基地正大步迈向生态宜居城市。青年大街、北京街、北陵大街等近20公里的“金廊”,马路宽阔,超高层大厦鳞次栉比;市内背街小巷秩序井然,弃管小区整饬一新;森林公园、劳动公园、青年公园等市内40多个大型公园分布均匀,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平方米。 脸面上亮堂,心坎里暖和。沈阳市建委主任佟晶石介绍,沈阳树立“100-1=0”的意识,把环境建设触角从主要街路向背阴街巷、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延伸。2011年沈阳整体改造702个老旧弃管小区,惠及居民近30万户,65万群众的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大量弃管小区、问题小区变身和谐小区;全面实施千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保证了居民温暖过冬;全市2600个“无假社区”的创建,确保了全市730万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 谁的环境好,谁的后劲足,谁就能笑到最后。沈阳市委副书记邢凯说,沈阳软环境建设始终追求一流,目前全市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数量仅为110项,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最少的。 沈阳各部门、各区县还竞相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提升软环境的举措。对260个重点项目,沈阳实行“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外经贸局为外商打造“外企之家”;中小企业局创建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沈北新区简化程序,把以往企业开工落户要办理的23张审批表格变成了1张表格,实现一表制审批;于洪区取消全部行政性事业收费,成为“无费区”。 短短一年间,环境建设的综合效益日益显现,沈阳投资洼地的“磁石”效应正在释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55亿美元,为历史最高;全市全年开(复)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206个,完成投资3945.3亿元,投资额增长69.1%,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环境的大改善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50亿元,同比增长1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20亿元,接近2005年全省水平,同比增长33.2%,增幅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