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高标准启动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青岛市科学进行板块重组,高标准启动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以港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引领,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再造一个青岛市的经济总量。 新规划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包括目前的黄岛区和胶南市,是山东蓝色经济的核心区。新区内拥有黄岛北部的原油码头、前湾港集装箱码头和正在建设的亚洲第一大港董家口散货矿石码头,青岛将围绕港口布局,重塑城市框架。目前,前湾港22个集装箱码头已经竣工11个,前湾新港城建设也同步展开,将重点建设航运服务中心、大宗物品现货交易中心等改变和提升城市功能的关键设施。 青岛前湾新港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宗博说:“我们前湾港新城着眼于打造港航中心、物流中心,打造贸易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推动我们由一个“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的转变,提升我们产业的附加值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 港口服务业升级,高端制造业聚集,是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功能定位。最近,我国第一台4万马力以上船用智能柴油机在这里下线,它高达11米,接近四层楼,每台价值8000多万,专用于30万吨级以上巨型油轮,排放和节能指标世界领先。 青岛齐耀瓦锡兰菱重麟山船用柴油机公司的林建亭说:“平均来说,比一般的发动机每马力(每小时)能省两到三克油,对于一个大型发动机来说,省油量是非常可观的。” 随着发动机、曲轴等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的增强,中船重工、北船重工、中海油等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巨头齐聚海西湾。2011年,我国30%的造船企业没有拿到订单,但这里却实现了20%的增长。在青岛武船重工,四艘巨轮正在同时加班生产,他们建造的不是普通运输船,而是用于跨海大桥施工维护、海上救捞打捞的特种船只。 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礼斌说:““深潜号”这条船,当时我们承接的时候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船,这四条船加起来,价值接近20个亿,二季度,我们还要有两亿美元以上的海洋工程订单。” 去年,海西湾被认定为“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成为我国链条最完整的造船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家电出口基地;每年进口原油占全国总量的1/3,石化产业借势崛起。在西海岸经济新区,“临港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经济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大勇:“这些产业都聚集了很大的量,产业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同时这些产业又需要大量的配套产业在周边布局。这也是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讲,西海岸经济新区要实现经济版图的统筹布局。” 根据规划,到2015年,西海岸经济新区的生产总值将达到50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0亿。而2011年,整个青岛市GDP为6600亿元,这也就意味着,随着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崛起,青岛的经济总量将实现跨越,真正成为带动山东发展的龙头。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