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呼之欲出 经济增长极将现
这片区域,是一个地理概念,他们山水相连,共饮长江“母亲河”; 这方山水,还是一个文化概念,因“江西填湖广”而结缘相亲,难分难舍; 这块热土,还是一个革命的摇篮,一片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并成为新中国发展的工业重镇; 而如今,湘鄂赣,正转身为一个经济的符号,这片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亲区域,正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努力冲击中国经济版图的“增长极”! 互通融合:暗流涌动湘鄂赣 “这种跨越长江的联系,今后会更加多。”1月12日,当车过九江长江大桥,武汉书商刘成先生这样感慨,与他同行的是江西一家出版机构的负责人。 从江西返汉,并不是刘成的着意安排。头一天,因为春运,在北京参加完图书展销会的他,没有买到直接返汉的机票,于是,他选择了直飞南昌,次日回汉,顺便可以见见江西的同行。“动车3小时,开车4小时。”借道江西,刘成认为是不错的选择。而生意上的借道,其实早就在进行,与江西的合作这两年也越发密切。 而就在两天前,在湖南长沙,作为一家湖北公司销售代表的张先生,邀请几位出差的湖北老乡消夜,尽了地主之谊。他的时间,一半在湖北,一半在湖南、江西,他笑言“湘鄂赣三地,自己都是地主”。 见微知著。也许这只是整个经济社会上,最微观的两个经济活动的分子,但透过这一个个分子,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三省经济联系的暗流涌动。 在江西九江,当地的一项统计显示,九江人祖籍一半以上是湖北(主要是黄梅),现在九江17路公交车直通江北黄梅小池,市区八成蔬菜来自黄梅,相当一部分人在市区上班在小池买房。 而据湖北江西商会的统计,在湖北创业的赣商有25万人,投资总额达近700亿元,其中,仅在武汉市就有10万人,注册企业近3000家。著名的家具连锁企业,欧亚达家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1月11日,在湖南经商的湖北老乡齐聚一堂,一年一度的湖南湖北商会年会上,透露出来的数据是,湖北老乡在湘一年的收入是800亿元。这还仅仅是民间的统计。 湘鄂赣,这片热潮涌动的大地,正在超越“一江两湖三名楼”的关联,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舞台上领舞者,地域相连、文化相近、人缘相亲的渊源,也正让三省翩翩的独舞,幻化为一出精彩迭出的舞台剧! 城市集群:天时地利的联合 对于精彩的期待,一位网友给出了这样的描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内,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等肥沃良田,有水资源丰富的天利地利,可以形成像美国五大湖城市群一样的聚集区。发展起来,绝对是中国之福! 事实上,涌动的暗流已经浮出水面,民间的融合正在成为区域的共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发展的概念,就在理论家有过多次探讨。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部崛起呼声的不断高涨,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蓝图正逐步成为现实。 2012年2月4日,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聚首武汉,共同签订推进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一个东承“长三角”,北纳中原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南接“珠三角”,西启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便捷、安全、高效、经济的中部崛起综合交通网呼之欲出。 而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也曾指出,目前的状况是,汉长昌(武汉、长沙、南昌)高速公路环路已经成型,环路上城市间的平均距离在300-400公里。环路全长约1000公里,从武汉出发,经赤壁进入湖南,经醴陵进入江西,经九江进入湖北。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动车组的开行,使武汉、长沙、南昌在已有环状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又形成环状快速铁路,现在三市之间动车组相互开行均只需3小时左右,其中武汉——南昌间虽经停多个站点也只需两个半小时,武汉——长沙间乘武广高铁仅需1小时左右。 有关专家表示,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不仅有利于完善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重要的是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纽带,中部崛起战略为支撑,通过打破行政区划,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立体交通网络,为中部四省差异化布局服务功能区建设,推进长江中游地区共同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个更高层级的省级层面的合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多位专家看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建立,已经呼之欲出。一个显著的信号是,2011年3月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构建“沿长江中游经济带”,多位专家认为,这实际上也是要求建设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湘鄂赣的融合,正进入天时地利人和的佳境! 中部崛起:中国经济增长极 而进一步的目标是,三省将联合发力,争取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江西省社科院刚刚完成的《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报告中,专家们这样认为,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实行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的战略举措。 报告指出,从区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看,长江中游地区是发展条件好、承载能力强、增长潜力大、对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作用最为关键的重点地区,区域内现有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3+5”城市群,三者正好连成一个整体,是三省经济精华集中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地区;从区域发展潜力看,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可以大规模地集聚人口和产业,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地区和核心地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江中游地区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国家战略安全看,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大江大湖集中,是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从空间结构来看,未来长江中游地区将会形成一个网络化、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群,有条件建设成为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绿色发展的模范区、示范区。 “这是个方向,也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省两型办常务副主任徐湘平这样认为。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不仅是学界的共识,也正在成为三省决策层的一致想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竞争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的竞争,城市群的形成、崛起及其带动作用,已经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各界共同的期待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构建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行政区间“省界”,将会有利于减弱本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程度倾向,并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市场要素的整合,这将对整个中部地区乃至全国产生吸纳和辐射带动作用。 今天,在湖北武汉,美丽的东湖之滨,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和科研院所的领导,由江西、湖南两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领的代表团将畅谈合作,共促崛起。 可以预料,中国经济“增长极”必将横空出世、崛起于神州大地! 相关: 武汉城市圈 以武汉为中心,100公里半径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市共同组成的经济区域。 长株潭城市群 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GDP占湖南全省的7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覆盖南昌、景德镇、鹰潭三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一部分,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60%。 环渤海经济圈 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长三角经济圈 全国最大的经济圈,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马鞍山,合肥,衢州,金华,共22个城市。 珠三角经济圈 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