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规划 查看内容

三宜扬州 打开城市定位新视角

2013-8-8 16:1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53| 评论: 0

简介:  从古代诗人笔下的人生只合扬州居,到如今的联合国人居奖,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扬州,造就了一张宜居的金字招牌。   如何将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继承、发扬光大?如何成为现代人的人生理想栖息之地?如何吸引 ...

  从古代诗人笔下的“人生只合扬州居”,到如今的“联合国人居奖”,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扬州,造就了一张宜居的“金字招牌”。

  如何将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继承、发扬光大?如何成为现代人的人生理想栖息之地?如何吸引更多有消费能力的人来扬?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给出了方向:扬州要围绕“宜居、宜游、 宜创”的城市新定位,推动“就业、创业、置业”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城市对市民的凝聚力、对创新创业者的吸引力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风正济时,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


扬州 网络配图

  城市新定位·宜居

  一座宜居城,是生态之城,更是幸福之城。

  2006年10月4日,世界人居日庆典暨“联合国人居奖”颁奖大会在俄罗斯喀山市举行,会上,扬州市被授予2006“联合国人居奖”奖牌。国内不少城建专家纷纷感叹,扬州获此奖项,是实至名归。

  1、生态环境是“硬件”

  不少来过扬州的游客可能都会发现,扬州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与传统的现代城市相比,它并没有太大的高楼建筑,没有城市的压抑之感,街道宽阔而整洁;走进古城,满眼白墙黛瓦,绿树掩映下、小桥流水旁,随处都可看到人们在悠闲地徜徉。在向现代都市跃升的阶段,扬州很好地处理好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在扬州,推窗见绿,居民出门5分钟的路程,就能拥有一个绿地空间,每到节假日,人们便来到这里踏青、嬉戏,沐浴着阳光,欣赏鸟语花香,亲近自然,无比惬意。这离不开一座城市对绿色的执著追求,事实上早在2007年,扬州就确定了一批永久性保护绿地,蜀冈西峰生态公园、万花园等20多块绿地得到永久保护。在城市土地寸土寸金的今天,这个举动无疑难能可贵。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扬州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5%支持绿化工程,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

  经过多年努力,扬州现在基本上已将有污染的工厂迁出城区;一批“臭水沟”也得到很好的整治,变身漂亮的景观河。

  而最近,位于市区江广融合地带包括京杭大运河、壁虎河、聚凤岛、芒稻岛等在内的“七河八岛”生态区,我市也着手进行规划开发。在南京必得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陆乃高看来,“七河八岛”是原生态区域,扬州要把“七河八岛”打造成为未来扬州的城市休闲CBD、未来的城市中央公园和城市型的国家级休闲旅游地。

  2、民生幸福是“软件”

  生态优美,只是一个城市适宜人居住的“硬件”。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还需要老百姓说了算,而在老百姓看来,一个城市能否给自己带来“幸福感”,显然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所以,宜居城市,一定是以人为本的城市,一定是注重民生发展的城市。

  多年以来,我市一直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连续10多年“一号文件”都是关注民生,每年财政资金优先满足民生开支。“幸福扬州”,一直是扬州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了解百姓诉求,扬州开辟了市长信箱、市民论谈、政府热线、行风热线等一系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平台和通道。通过这些平台,百姓畅所欲言,表达他们的期望与诉求。

  让老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有稳定的就业,每年都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先后投入30亿元实施区域供水工程,460万扬州人喝上了干净水;实施“1161菜篮子工程”,让城区100万人口每人每天吃1斤蔬菜;加快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城镇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

  早在2009年,扬州市就规定全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半价乘公交、游园,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免费。

  近年来,扬州大力推进“八老改造”,改造了一批老小区,改造了一批危房,让不少老城区居民住上了新房。

  为缓解市区交通日渐拥堵的问题,我市正在推进瘦西湖隧道以及文昌路公交专线改造等工程,老百姓将来出行将更加便利……

  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了,城市居民才能有“幸福感”,城市才能更适宜人居。而展望未来,随着一批民生项目的继续推进,扬州将还能“更宜居”。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