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缺地 城镇化能否救急
南博会前夕, 陈远(化名)一气之下回了台湾,这个已经在云南经营多年的台资老板,让他心烦不已的是,政府拆除了自己的工厂后,承诺给他解决的土地问题已经一拖再拖。 土地,这个经济发展的核心市场要素,多年来将企业、政府甚至普通市民都深度裹挟。值得关注的是,正如陈远难以找到一块如意的土地一样,昆明主城区可供利用的土地正在减少,更多的土地供应正在向更远的郊区蔓延。 到郊区去,似乎是当下无奈的选择,对政府来说,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维持财政收入。
主城缺地 陈远在云南已经待了很多年,其旗下的生物公司已经涵盖了中药材和保健品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作为较早一批的招商引资对象,陈远入驻了云南省一处知名开发区。 但让陈远没想到的是,随着开发区所在地块逐渐热了起来,他早几年所建产房所在地被重新划为商业用地,产房面临拆迁。开发区政府也曾给陈远承诺为其另找一片地来腾挪工厂。 现在,老工厂所在地已经被拆除开始了新的施工,陈远的新产房却还不见踪影。当初承诺为其找土地的政府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土地也一再推诿。 最头疼的是招商部门,“没有地,招什么商?对于招商引资而言,土地是第一要务”,让他们更为担忧的是,对于云南这样一个投资驱动型的地方而言,没有招商引资,何以谈GDP。 面临缺地的,不仅仅是上述开发区,整个昆明主城区似乎都缺地。 “目前,主城区除了城中村之外,土地资源已经基本枯竭”,从去年到今年,从事房地产投资的李林(化名)一直都在主城区寻找用地,并且,他们所要找的土地并非是住宅或商业地产项目,只是为了购置建设公司办公物业的土地。 最终的结果是,到目前为止也并未找到合适的地块。中途他们也曾参与多次土地拍卖,但主城区一亩土地的费用已远超他们的预算。 让李林印象最深的目前万达附近的一宗土地,那是一块多家公司都在角逐的土地,拍到1300万元/亩的时候,考虑到收益和风险,我们放弃了。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拍到了1330多万元。 事实上,这样的价格让李林有些不解,昆明超过1000万/亩的土地已经很罕见,这样的价格已经逼近城中村改造的成本。 按照昆明市2013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今年昆明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将控制在2308.29公顷以内,折合约34624.35亩,不低于昆明市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1828.67公顷,折合约27430.05亩。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放量的土地,有60%以上是用于城中村改造的定向用地,20%属于划拨性用地,主要用于城市扩容和改造,20%是作为商业用地。“土地供应现在基本上已经是定向的,其他的公司根本无法进入。” 这种定向供应,让李林在主城区找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自从2008年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以来,现在已经有接近400个主城区村子涉及其中,这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土地供应量将被释放出来。 “这400多个村子几乎都被各大房地产公司把持,新进入的开发商几乎不可能从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拿到地,”上述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城中村用地基本上已经不存在竞争,大家都是从前期就已经开始介入。” “今年以来开盘的几乎全都是城中村用地,基本没有从其他地方拿的地。”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这就意味着,想要从主城拿到新的土地已经几乎不可能。对于一些大型的房地产公司而言,为了在主城拿到优质地块,通常都是通过兼并收购前期介入的公司来开发新的楼盘。 这样的方式在昆明主城已经屡见不鲜,那些几易其名的楼盘大多数都是实力较强的开发商为了拿到土地的一种手段。这也逼走了很多实力相对较弱的小房企,而整个主城区,基本上都是一线房企和省外资本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