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规划 查看内容

苏南掀起现代化示范区“盖头”

2013-5-13 15:5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75| 评论: 0

简介:  近日,江苏省第二个国家级战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下称《规划》)正式获批。为部署落实该规划,5月4日,江苏省召开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 ...

  近日,江苏省第二个国家级战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下称《规划》)正式获批。为部署落实该规划,5月4日,江苏省召开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的“五个区”建设,高起点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


苏南掀起现代化示范区“盖头”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5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规划》明确,到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成为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城镇化率达到75%。到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地区。

  江苏提出,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一要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先导区建设,以提高创新能力增创新优势;二要扎实推进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创新优势;三要扎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建设,以统筹城乡发展增创新优势;四要扎实推进开放合作引领区建设,以扩大开放增创新优势;五要扎实推进富裕文明宜居区建设,以增进民生幸福为根本增创新优势。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表示,规划建设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推进“两个率先”。

  南京:瞄准长三角中心城市

  3月28日,伴随着宁杭高铁的正式通车,南京、杭州两地间的距离,由绕行上海的460多公里缩短到250公里,由此前最快的2小时30分减至1小时。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宁杭高铁的通车意味着南京在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根据《规划》,大力发展城镇化是南京“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署。南京要按照国际化方向发展现代城市,发挥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区域金融地位突出、海陆空港和信息港联动发展的优势,强化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作用。

  “河西新城是‘十二五’期间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杨卫泽说。借助亚青会和青奥会举办的契机,南京将大力推动河西新城的建设。

  除了河西新城建设,南京江北新城的崛起,不仅搭建起南京城市的发展框架,也为江北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使拥有2400平方公里土地的江北地区成为南京科学发展新的战略空间,使拥有周边纵深腹地的江北地区成为南京向西北拓展、带动都市圈的发展枢纽,使拥有200公里长江岸线的南京成为长江流域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用好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以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市化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建设江北新区。”杨卫泽说。他表示,按照打造长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门户城市的定位要求,细化落实分层次的区域协作战略,提升南京都市圈发展效益,强化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协作,大力推进航空港、江海港和高铁南站3大枢纽建设,提升金融和信息服务能级,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航运与综合枢纽名城。

  苏州: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

  苏州工业园从建园以来就确立了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的建设路径,目前该园多项信息化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领先水平。园区信息化展示体验中心融合多媒体的多种展示手段,是国内首个信息化主题馆,也是“十二五”以来苏州自主创新、科技驱动发展的“浓缩版”。

  “‘十二五’是苏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说,“苏州将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核心任务,把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全方位推进技术研发、人才开发、成果转化、载体构建和体制机制等创新,力争到2015年,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效率效益高、创新辐射面广和引领示范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自主创新首先是人的创新。围绕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服务业跨越发展和支柱产业提升发展三大计划,苏州将全力打造人才、创新、产业三大高地,提出实施姑苏人才计划、1010人才工程,组织开展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等活动,瞄准国际科技创新研发的前沿引进高端人才。到2015年,全市人才总量将达到145万,其中高层次人才比重超过10%。

  《规划》给苏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根本出路要靠创新驱动,向创新要先进的生产力,向创新要核心竞争力,是苏南地区的第三次创业,也是苏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

  无锡:实现江南特色城乡一体化

  城镇化率达72.9%,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达1.9∶1;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这些数字代表着无锡城乡一体化的成果,已被国家发改委写进《规划》。

  目前城乡一体化的成绩只是阶段性成果,更高层次城镇化思考和诉求已经提上日程。日前,《无锡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被正式列为无锡市委常委会议议题。在这份升级版的城镇化蓝图中,城市发展质量、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成为焦点。

  “城乡一体化要内外兼修!”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说,“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乡村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短板’,只有所有农民都享受到现代化文明的成果,无锡才能理直气壮地讲实现现代化。”

  来自无锡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2年无锡全市57个镇工业销售收入为12521亿元、商业销售收入为8540亿元,全市899个村级组织财产为412亿元、村均集体收入为612万元。

  无锡城乡一体化还表现在城乡建设一体化。2011年无锡开始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大力实施太湖(蠡湖)新城清水流域、循环经济、绿色乡村建设等十大示范工程,广泛开展“两型社会”示范创建活动,累计建成示范乡镇(街道)8个、示范村(社区)81个、示范学校28个、示范企业70家。

  在无锡新一轮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城乡保障、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化指标提上议事日程。目前,《无锡关于加快推进新兴城镇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尚在编制中。但根据规划要求,无锡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已经非常明晰,即城市国际化、江南特色乡村和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