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立体城市”蓝图绘就 利用地下空间造新城
南昌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缓解城市用地供需矛盾,打造紧凑型立体城市。1月15日,南昌公布首份《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在3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内将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引入地下,以此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 腾出地面空间缓解部分矛盾 2011年,南昌市轨道建设起步,全市未来地下空间发展将表现为复合化利用加速,急需地下空间规划指导。为此,南昌市借鉴各地城市经验,展开地下空间各项研究,并不断完善地下空间编制和管理系统,完成首份《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目前正在向市民进行公示。 本次规划范围以中心城区为主,是由昌南、昌北两城组成,范围东起瑶湖、西到长堎、麦园;北起北二环路,南至昌南大道。是城市建设设施直接关联的核心区,面积330平方公里(不含范围内赣江水面面积)。 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缓解城市用地供需矛盾,打造紧凑型立体城市。至2015年的前期发展目前是以地铁1、2号线开发与地铁站点的节点开发为主体,同时修建地下道路、地下停车场等,缓解城市交通矛盾;将可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引入地下,以此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 地下水源保护区域慎建地下设施 南昌将地下开发分为慎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慎建区的开发具有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原则上不允许地下空间开发,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除外。包括:地质断裂带等灾害性地质构造分布区域、地下水源保护区域、大型生态涵养绿地、大型水体、地下已建地下空间区域、地面为高层区域,确有开发必要时需进行专项研究。 限建区则具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浅层地下空间资源不可开发利用,次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可开发利用,需要论证开发的区域包括:地面已建底层区域、小型景观绿地、小型水体、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学校操场。 适建区则是指适合地下空间建设的区域。包括:新开发区建设区域、规划更新改造区域、城市小型绿地广场、道路。道路下地下空间开发应综合协调管线,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空通道等方面。 总体规划 地下空间形成“双核、三轴、多节点” 规划图上显示,南昌市将形成“双核、三轴、多节点”的网络布局结构。双核是指地铁1、2号线交汇的红谷滩CBD核心和地铁1、2、3号线交汇的旧城中心区核心;三轴即地铁1、2、3号线的线状发展轴;多节点即凤凰洲片区中心、红谷滩片区中心、西客站地区核心区、青山湖西岸、城东片区中心、瑶湖片区中心等地下空间开发地区。 在规划区域内,修建地下人防功能、停车功能和市政设施等功能相对单一的单一功能区;地下商业与地下停车、交通集散和其他功能结合的混合功能区;与地铁站点、交通枢纽及其他用地的地下空间的相互连通,形成功能综合、联系紧密的综合功能区。轨道交通线大体分布在地下10米到地下19米的空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