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规划 查看内容

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旅游城市资源效应如何放大

2012-7-17 11:47|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26| 评论: 0

简介:  以旅游业、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三亚,去年却提出了培育、壮大总部经济,以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如何评价这种选择?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该如何确立、如何发展,其实是很多地方共同面临的转型问题。   好的 ...

  以旅游业、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三亚,去年却提出了培育、壮大总部经济,以此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如何评价这种选择?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该如何确立、如何发展,其实是很多地方共同面临的转型问题。

  好的发展定位,至少应该遵循两个原则:

  其一,找到核心优势,扬长避短,用足、用好、用透优势资源,提升、放大资源的整体效应。

  其二,精心呵护优势资源,合理、适度使用资源,既不能透支,更不能破坏。

  优势资源应该用足用透用好

  本报评论部:阳光、沙滩、海景房,说起三亚,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这样的景象。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一直是三亚的支柱产业,但去年7月开始,三亚又提出了培育“总部经济”的发展思路。这是否意味着三亚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定位出现新变化?

  姜斯宪:有变化,但也并非“另辟蹊径”,因为这种变化依然是立足地方实际的战略选择,依托于三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而发展的更高附加值产业。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10大风景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世界也负有盛名。一直以来,旅游业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房地产业,是三亚的两大支柱产业。特别是2010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海南建设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三亚提出“争当建设国际旅游岛排头兵”,去年,全市旅游人数就突破千万,而三亚也由“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初级旅游阶段,向“休闲度假”转型,出现了民俗文化游、商务休闲游、免税购物游、邮轮游艇海上游等新业态。

  然而,无论是旅游业还是房地产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一旦出现市场波动,直接影响全市经济。另一方面,旅游城市的资源效应还有扩大的空间。因此,我们感到,既需要发挥好三亚原有的经济成长动力,也要积极培育新的成长动力。

  本报评论部:中国社科院刚完成的一项报告说,过去10年,在全国294个地级市中,三亚城市成长速度位居第三。在三亚进入平稳发展期后,自身也面临一个突破吧?

  姜斯宪:是的。但路在哪里?我们也曾设想过多种方案,最后形成共识:围绕旅游城市的优势资源,用足、用透、用好。

  我注意到,一些基金公司经常组织投资人到三亚开会,有的一次来1000多人,停留数周。他们为大客户安排个性服务,在球场上、泳池边便谈妥了生意。有的投资人索性在三亚置业,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生活。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

  三亚资源环境得天独厚,既不能为了短期利益,发展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又不能仅限于低层次开发旅游资源,而应该立足长远,在巩固提升旅游业、房地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融合旅游与文化资源,培育智慧型产业;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吸引金融企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等新兴高增值产业。这些产业会对三亚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升级带来新的提升,单以金融业来说,大量资金的到来不仅会对其他产业产生巨大的支持作用,也会为三亚输入高端人才,间接撬动社会投资,提升教育、医疗等各领域的水平。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