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博物馆
订阅

建筑博物馆

殷墟
殷墟
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横跨洹河两岸,是商朝盘庚迁殷后至商朝末年(公元前14~前11世纪)的王都所在地。范围总面积在24平方公里以上。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都布局  殷都的营建遵循一个简 ...
分类:    2014-2-15 12:17
二里头宫殿遗址
二里头宫殿遗址
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是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年代约公元前1900~前1500年。二里头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基址,反映了早期封闭式庭院的面貌。 这座宫殿宗庙遗址,坐落在二里头遗址的中部,面积 ...
分类:    2014-2-15 12:17
夏商周出现宫殿建筑
宫殿是中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同时也是古代社会每个历史时期里辉煌的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和全面的、集中的表现。但是完整保留到现在的只有北京紫禁城和沈阳故宫两处。 夏、商时期的宫室尚处在“茅茨土阶”的状态,即 ...
分类:    2014-2-15 12:16
夯土筑城的出现和发展
夯土筑城的出现和发展
在周成王时期,为了加强对商奴隶主贵族的控制和进一步加强对东方广大地区的统治,营建了洛邑,周公当时一共筑了两座城市:一是王城;后来成为东周的国都;一是城周城,是用来囚禁殷“顽民”(殷人当中的上层分子)的 ...
分类:    2014-2-15 12:16
夏商周出现城市
随着国家而出现的城市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统治中心,同时也是人口和财富最集中、文化最发达的地方。 中国古代城市包含有几个基本的组成要素:统治机构(包括宫室、官署),祭祀坛庙,手工业和商业区,居住区 ...
分类:    2014-2-15 12:15
夏商周建筑
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据文献记载,夏朝曾修建了城郭沟池,建立军队,制定刑法,修建监狱,同时又修建宫室台榭,奢侈享乐。因而引起奴隶的反抗,夏朝被后起 ...
分类:    2014-2-15 12:14
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
临潼姜寨遗址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6万平方米,揭露出一处比半坡更为完整的村落遗址,也是考古发掘到的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居住区中心为一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四周的地势稍高,一百 ...
分类:    2014-2-15 12:10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
http://bowuguan.chinaasc.org/swf/banpoyizhi.swf 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村为原始氏族社会聚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一个类型,距今6000余年。1958年在当地建立半坡博物馆。 半坡遗址位于浐河东岸阶地,遗址 ...
分类:    2014-2-15 12:06
最早的烟囱
最早的烟囱
原始住房内部的火塘无烟道,形同篝火,尤其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屋内烟熏无法容身。 古文献关于穴居、半穴居有顶部开口的记载,民族学材料也提供了屋上有排烟通风口的例证。半坡稍晚的建筑遗址中部塌落的草筋泥防 ...
分类:    2014-2-15 12:04
河姆渡文化的干阑式木构
河姆渡文化的干阑式木构
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木框架结构房屋。遗址原为6000—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繁荣阶段的聚落。房屋建筑主要使用木材,在木结构技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河姆渡遗址早期建筑为干阑式长屋,从已揭露的 ...
分类:    2014-2-15 12:03
原始社会时期木材加工工具和技术
原始社会时期木材加工工具和技术
伐木主要使用石斧。江苏吴江出土的完整石斧,木柄安装未用扎结而是榫接。石斧伐木的截端略成桩尖状;所遗留的树桩截端,略呈一毛碴的平面。 成材工具。横截木料,使用石斧。方木、板材的加工,使用石斧、石石奔、石 ...
分类:    2014-2-15 12:02
壕堑——最早的防御设施
姜寨与半坡遗址都在居住区周围发现壕堑。姜寨已发掘了两段,一段发掘长度为41米,横剖面口宽1.60米,底宽0.72米,深1.44米,位于居民区与公墓区之间;另一段发掘长度为14米,口宽1.24米,底宽0.68米,深1.02米 ...
分类:    2014-2-15 11:14
“屋”的起源
“屋”的起源
地下穴居的口部采用枝干茎叶杂乱铺盖的临时遮掩,便是“屋”(屋盖)的胚胎。逢暴风骤雨,这种临时遮掩每不应急,因而逐步改进扎结成架,即用枝干茎叶扎结成一个仿佛斗笠的活动顶盖,、平时搁置一旁,当风雨时和夜晚盖 ...
分类:    2014-2-15 11:13
巢居的产生和发展
巢居的产生和发展
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6000—7000年以前,长江下游滨海一带即发展了堪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媲美的“河姆渡文化”。由于这一带河流沼泽密布,地下水位很高,一般不可能采用挖洞的办法来 ...
分类:    2014-2-15 11:13
穴居的产生和发展
穴居的产生和发展
《孟子•滕文公》记载“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即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段作巢居,地势高亢燥爽的地段作穴居。这是合乎实际的,而且已为考古发掘所证实。地势高亢的黄土地带,营造穴居很方便,又由于地下水位较低 ...
分类:    2014-2-15 11: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