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建筑评论

建筑评论

订阅

张莹:旧建筑改造与利用

2013-8-30 14:19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动态过程, 在这种新陈代谢的过程中, 如何对待现存的旧建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列入国家历史遗址保护名单的旧建筑,还包括大量存在的虽然仍处于设计寿命期,但功能、设施、 ...

时评:智慧城市不能只做“概念地产”

2013-8-30 14:19

过去几年,也有诸如低碳地产、智能建筑等主题地产概念的推出。但都炒得热而做得冷。这次智慧城市试点启动,在与之相关的房地产领域,不能再重复之前的概念地产覆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月29日在京公布包括北京 ...

卡罗:浅谈中国建筑设计的现状

2013-8-30 14:19

记者:我们刚刚也看了瞒多的项目,包括年度别墅、年度小户型、年度商业楼盘等,那么针对这些项目,您能否谈谈您的一些想法? 卡罗:那么我刚刚看了一下别墅的,有古典的,有现代的,那么最后评委较偏重于现 ...

时评:少建“第一高楼”,多盖民生建筑

2013-8-30 14:19

传说中的世界第一高楼天空城市破土动工了!近日,天空城市基础开工仪式在望城区滨水新城举行。天空城市的总高度将达到838米,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楼层202层,比目前世界第一高楼多40层。 2008年9月上海环球 ...

刘晓都:更具市民精神的公共建筑

2013-8-30 14:19

深圳是我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殊荣城市,设计到底能够为城市和生活带来什么?6月23日下午,深圳建筑设计师刘晓都走进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时表示,设计改变、提升生活,能做的很多,做到的很少, ...

时评:城市群发展需要过好“三道坎”

2013-8-30 14:19

新一轮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而城市群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被赋予更多关注。未来城镇化将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并培育壮大17个区域性城市群。而据媒体报道,由于多地 ...

时评:“逢雨必涝”的城市须尽快“体检”

2013-8-30 14:19

改造和升级城市管网,可能需要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入,但如果不及时启动,只要遭遇一场暴雨灾害,城市的损失往往是以数十亿元计。 近期,广州、福州、南昌等城市先后因暴雨袭城出现内涝,既导致了人员伤亡 ...

时评:中国城市将充斥庞大贫民窟 鬼城不稀奇

2013-8-30 14:19

英国《金融时报》2月15日发表文章,中国的城市化产生了令人瞠目的数据,过去30年中国有5亿人迁入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占全球人口的1/8。从鞍山到郑州,一些外人几乎没听说过的城市高楼林立的景象似乎表明, ...

时评:建筑业苦对“营改增”

2013-8-30 14:19

11%的增值税税率,让建筑业如临大敌,据估算将平均增加93%的税负,让参与测算的大部分企业叫苦不迭。 据消息人士对透露,建筑业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或可能在2013年年中试行,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 ...

时评:申遗连续十年成功文物依然命途多舛?

2013-8-30 14:19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座谈会的消息显示,我国已成为唯一连续十年申遗成功的国家,此外,截至2012年,我国现行有效的文物保护规范性文件达500余件。 十年来,国内固然有很多文物景点、自 ...

时评:河北燕郊,附着于北京的睡城

2013-8-30 14:19

没着没落的,沈正山(化名)深叹了一口气说,实际上就算给到100万一亩也不希望把地卖了。沈正山所处燕郊的这个村庄正面临拆迁,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喜悦来。他们村的农田从6年前一亩地的几百块,现在已涨到十几万甚至更高 ...

时评:何为建筑的崇高性?

2013-8-30 14:19

@建筑专题V王曦:如果我们承认建筑的最高形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到达,那么建筑就将更加接近纯艺术,因为纯艺术是表现那种不可视的事物,即通过造型,具象或者抽象,给人一种暗示。建筑中这种暗示,而不是说教,所呈现 ...

时评:城市化绝不等于土地城市化

2013-8-30 14:19

当下,中国城镇化路在何方?新型城镇化成了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

时评:建筑企业如何适应“李克强经济学”

2013-8-30 14:19

让我们忐忑不安的那只无形的手终于真正伸了出来。新一届政府的理政思路,对建筑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大革命风暴的前夜。如果这时建筑企业仍然还处在懵懂的状态,那么等到企业灰飞烟灭的那一天,或许才会在忏悔中自责 ...

龚俊:应建立长效性的人才培养机制

2013-8-30 14:19

师从大师这种方式,对建筑学子来说,是他们的一个梦想。这种方式可以使大师吸收到很好的助手,同时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学习。我自己的体会是,个人素质上升最快的时候,是在做一个设计的时候,学习的对象也在做同样的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