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作品 文化建筑 查看内容

解读灞上人家的中国文化

2011-4-12 10:54|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22|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灞上人家 灞上人家    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   对一名建筑师来说,立足于本土文化并结合世园会的主题进行创新是最有价值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西安世园会)中国风情 ...


灞上人家

灞上人家


  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

  “对一名建筑师来说,立足于本土文化并结合世园会的主题进行创新是最有价值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西安世园会)中国风情特色服务区灞上人家的设计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日前在西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西安世园会园区内共有欧陆风情、东南亚风情和中国风情3个特色服务区。其中,灞上人家为中国风情服务区,占地4000多平方米。“西安世园会的主题是‘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中国人而言,园艺并非生活之外奢侈的摆设,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是服务区,也应当体现中国园艺文化,体现本届世园会的主题。”刘克成说。

  象天法地

  中国人的环境意象

  灞上人家位于西安世园会园区东部,与园区主入口隔塔相望,东临灞河景观带,西依长安塔所在的小山丘,中间有一条小溪流过,自然环境良好。

  刘克成告诉记者,中国哲学讲究“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中国智慧强调因势利导,中国境界追求天人合一。在古代,长安城的兴建就体现了这种传统思想。在汉代,长安城以渭水象征银河,以宫室和陵墓象征星辰,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大格局。灞上人家的设计象天法地,围绕象征银河的溪流,对所有建筑单元进行星座式布局,体现了西安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主题。

  刘克成对记者说,象天法地的手法不仅表现在建筑布局上,还表现在灞上人家周边的灯光照明设计和绿化景观设计上。如果在晚上看,就发会现灞上人家的灯光与建筑、溪流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星象图。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会看到北斗七星及众多围绕着它的星星;当我们俯瞰大地的时候,会看到灞上人家构成了一幅多层次的星象图,感受到中国人的自然观、环境观和建筑观。”刘克成说。他认为,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人和建筑是对应的关系。

  田园风光

  中国人的生活梦想

  在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梦想中,一直有一种田园情节。从王维的“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论是同耕同织的守望相助,还是鸡犬相闻的和谐共生,乡村都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灞上人家追求一种不同于欧陆风情和东南亚风情的中国式风情。回归田园,打造类似中国乡村的田园景观,实现中国人的生活梦想,这就是刘克成的设计出发点。

  他将建筑划分为14个12米×12米的单元,每个单元随坡就势,打造富有人情味的乡村街巷空间。街巷的每个角落或静或动,邀请人们驻足、交谈、聚会。如果你去过一些古村落,就会发现灞上人家的建筑具有某种与乡村类似的景观,14个建筑单元相似却又不同,每个单元都有一些小的变化,步移景异,漫步其间有一种徜徉乡间的趣味。

  新四合院

  中国人生活的小宇宙

  灞上人家每个建筑单元都是一座新型的小四合院。刘克成说,这些四合院与传统四合院不同,中间是一个透明的玻璃体,每个玻璃体都是建筑的视觉中心和趣味中心,是一座梦幻的园林。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四合院就是一个小宇宙,就是世界,是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完美结合。在古代,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大都生活在四合院中。灞上人家借鉴四合院的空间模式,每一座四合院都是一个无柱、无墙的“斗”。但与传统四合院的封闭空间不同,这些像斗一样的新型四合院四面敞开,室内外的园林景观彼此呼应,情景交融,打造了与本土文化相关的新空间。

  旧材新用

  会呼吸的墙面

  灞上人家将产自陕西南部的片岩作为主要外部装饰材料。这种材料原本多用于铺地,但刘克成却将其创造性地用于建筑的屋顶和外墙上,形成了灞上人家会呼吸的建筑“肌肤”。深灰、墨绿、铁锈红等多种色彩的片岩使灞上人家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层次的自然感,使建筑与园林更加和谐,使服务区具有一种朴素的时尚感。

  刘克成告诉记者,灞上人家系列建筑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施工。他认为,中国的四合院本身就是传统的绿色建筑。传统四合院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些都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刘克成所做的就是结合新技术,把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四合院发扬光大。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