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豪心:解读日本代谢派的诞生
如果看过日本漫画家浦泽直树(Urasawa Naoki)的科幻作品《20世纪少年》,应该都会对作品内所描绘、大坂万国博览会内那座由艺术家冈本太郎(Taro Okamoto)所创作的核心标誌《太阳之塔》(Tower Of The Sun)印象深刻吧。当年大坂万国博览会由日本建筑家丹下健叁(Kenzo Tange)负责会场总规划,而这场博览会也成为他的学生们集体向世界发表作品的竞演场地,包括菊竹清训(Kiyonori Kikutake)、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槙文彦(Fumihiko Maki)、黑川纪章(Kisho Kurukawa)、矶崎新(Arata Isozaki)等人,整个展区就如同科幻场景一般,充满各式对城市的想像,而再将时序往回推10年,那正是代谢派对国际发表改良人类社会宣言的开始。
如生物般新陈代谢、有机演变的建筑该是什么样子? 1960年代歷经战后荒颓的日本,逐渐走向经济高度成长的时期,一群怀抱远大理想的建筑师们想像着未来城市的样貌,将生物学上新陈代谢的概念,运用在建筑上,他们藉1960年日本东京举行世界设计大会(World Design Conference)的机会提出「能够不断新陈代谢、再生重组的建筑」之理论,这也是日本战后最重要的建筑运动「代谢派」(Metabolism)一词的由来,值得一提的是,代谢派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发生在非欧美地区的建筑运动。接下来,就来回顾这段代谢派初次向国际发声的歷史,并探讨在那个年代裡,日本的政治、经济或社会产生了哪些现象。 第一个起源于亚洲的现代建筑运动 新陈代谢论(Metabolism)初次于国际平台正式发表,是在1960年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World Design Conference),丹下健叁及设计家柳宗理(Sori Yanagi)也协助了这场大会的执行,当时负责统筹该届设计大会的建筑学者浅田孝(Takashi Asada),邀请了建筑评论家川添登(Noboru Kawazoe)及黑川纪章、菊竹清训、槙文彦、大高正人(Masato Otaka)、工业设计家荣久庵宪司(Kenji Ekuan,日本GK Design Group创办人)、平面艺术家栗津洁(Awazu kiyoshi)等人出席大会,共同发表了新陈代谢论宣言及出版以「未来都市」为主题的代谢派书籍《Metabolism / 1960》(如右上图)。这些大多于日本国内接受建筑、艺术教育的代谢派成员,在1959年现代建筑组织「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宣布终止活动之际,提出了这套由日本本土城市议题所发想、迥异于欧美主流论述的建筑思维,也因而衔接上国际建筑论述发表的舞台。
1960 年新陈代谢论正式于世界设计会议发表(World Design Conference ),当时出席这场大会的人士还包括美国知名建筑家路易斯.康及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等人。
建筑家丹下健叁于《东京计画1960》全体模型前。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