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沉湎于19世纪的建筑废墟
德国首都柏林一度被视为全球最酷的艺术圣地之一,但是德国媒体称,自从现任市长克劳斯·沃韦赖特2001年上台以来,柏林的城市规划在他的领导下越来越倾向于照顾富人的利益,使整个城市变成了落后的建筑废墟。批评人士称,现任柏林政府未能就该城市的未来在哪里这个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 柏林不属于文明城市? 柏林中央火车站外有一条与现代化城市形象格格不入的道路,夏天的时候尘土飞扬,让行人咳嗽不已,到了冬天,游客们只能拖着行李在泥泞的路面上狼狈行走。这条泥路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如果要找文明城市,就不要来柏林,不如去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或捷克的布拉格。 当然,出火车站有正式通道,它可以通往总理官邸,但是这条路看起来也坑坑洼洼,很不美观,让人忍不住好奇,究竟哪个伟人让这么一大堆混凝土块丢在那儿?而建得较为得体的道路则七拐八拐,游客们绕晕了头也找不到目的地。 出了中央火车站,就可以看到车站前方的广场被一座座箱子状的建筑包围着,这些都是以闪电速度建造起来的酒店。这样的房子曾在一段时间内被集中拆除,但新建筑并没有任何新意,建筑材料看起来很廉价,外观也平淡无奇。德国媒体称,在首都柏林,所有的东西不是太大就是太平,不是太远就是太近,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机,更让人失望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毫无关联,杂乱无章。 缺乏远见的实用主义 《明镜》周刊称,这就是现代柏林的建筑风格,让人产生压迫感和恐惧感。产生这种风格的原因在于政府在城市规划时只注重经济投资和回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柏林东部出现了像O2World体育馆一样状似收银机的建筑,西部则建起了像纸质雕塑一样的Zoofenster 大厦(华尔道夫酒店所在地),两者之间则是无数小丑一样的建筑。总体来看,柏林就像一座城市荒漠,给人的感觉好像这座城市被“毫不在乎”地廉价出售了。而这种“毫不在乎”态度的始作俑者就是克劳斯·沃韦赖特。 该刊表示,沃韦赖特的城市规划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的,如今的柏林也是自他2001年上台以来才成形的。柏林在过去10到12年的时间里,在建筑审美方面的机会主义倾向反映了他缺乏远见和偏向实用主义的事实。 此外,沃韦赖特在政治层面也存在着“毫不在乎”的问题。作为一名中左翼社会民主党籍市长,他让城市规划脱离了自己的掌控。社会民主党还被指和极左翼的左派党合谋,在地价攀升的时候出售政府资产,剥夺了柏林市民根据自己的需要建设城市的机会。 质量差效率低出了名 而迟迟未能通过验收的柏林新机场也被视为该市规划中最混乱的典型案例。据悉,因工程建设不达标,不能通过验收,柏林新机场原定于2013年10月27日的启用日期被推迟到了2014年。这已经是该机场自2006年开建以来,连续第四次推迟启用时间。这不但让德国的形象受损,还将花费额外的高昂费用。据德国媒体报道,新机场的耗资已经从20亿欧元上升到43亿欧元,而且这一费用还会继续上涨。许多德国媒体讽刺说,作为柏林的“面子工程”,新机场的建设让柏林丢尽了面子。沃韦赖特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民调结果显示,这位原本很受欢迎的市长支持率已经开始下滑,反对党甚至公开要求议会举行特别会议,对市长进行信任投票表决。沃韦赖特也不得不辞去机场监事会主席职位。批评人士称,柏林在建筑工程质量差和效率低方面是出了名的。例如,该市施特格利茨区一座名为“回转仪”的大厦开工于1968年,但直到1980年才竣工,工程总造价比原先的预算翻了一番,最后柏林市政府不得不为超支的数百万费用买单。还有传言称,该工程的多名关键人员和政府部门及私营企业都有密切关系。 回到过去,没走向未来 批评人士称,并不是这座城市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该由沃韦赖特负责,在他上台前,柏林在城市规划上就已经存在方向性问题。 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柏林迎来了新的规划局负责人汉斯·史蒂曼。史蒂曼在1992年至1995年担任城市的建筑总指挥,许多关于德国首都重建的重要决策都是在这段时期内作出的。“我们是在创造一座崭新的城市,”他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柏林作为国家中心却空空如也。这就好像为心脏进行手术时,身体的其他部位却毫无感觉一样。” 但是分析人士认为,重建政策让柏林回到过去,而没有走向未来。正是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下,柏林产生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波茨坦广场和关于城市景观的虚幻概念,使得这个城市成为了不同景观的随意组合,呈现出一种十九世纪风格的假象。 直到今天,这种审美倾向依然在招投标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史蒂曼主义的指导下,柏林几乎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建筑问世,最大的例外可能就是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的犹太博物馆。建筑师们不是将创意转入室内,如美国加利福尼亚设计学派代表人物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德国中央合作银行大楼中庭,就是被迫在狭窄的巷弄里做文章,例如贝聿铭的德国历史博物馆扩建工程。 只剩复古主义和资本主义 批评人士表示,在其他城市迅速觉醒,震撼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候,柏林却还沉浸在重建巴洛克式古城的梦想中,崇尚复古风格,试图唤起人们对德皇统治时期的辉煌记忆。这种反现代的美学观点已经成为柏林建筑界的统治思想。然而,柏林毕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夜生活爱好者和乐天派视为圣地。这也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柏林是国际社会公认的21世纪最受欢迎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在建筑和思想领域,它却还沉湎在19世纪。 正是这个矛盾直接导致了沃韦赖特政策的形成。在他担任市长的12年里,柏林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就是柏林的未来究竟在哪里?但是沃韦赖特政府并没有找到具体的答案。 65岁的评论家和演员汉斯·齐施勒在新书《柏林对柏林来说太大了吗?》中说:“除了复古主义和资本主义,这座城市没有其他东西。”他还写道,柏林目前“迅速的、无限制的扩张”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实际需要,是一种“彻底的、习惯性的破坏”。 齐施勒指出,德国统一后,柏林的规划者们可以拆毁作为前东德议会大厦的共和国宫,但是当他们想在该原址上重建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的脑海里出现的只有19世纪的建筑。 暴发户气质和自命不凡 分析人士称,柏林从来没有中产阶级传统,只有自命不凡和暴发户气质,是自大和自卑的综合体,这些特质已经成为该市建筑美学的基准,人们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 以Yoo豪华公寓为例,它直接在一座德国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的雕塑后面竖起了一座10层高的大楼,整体效果像一座没有顶的金字塔。该公寓的目标客户都是富人,当然,他们的品位是不是和他们的金钱相称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开发商还为公寓提供了四种可选择的装修风格。一种是“经典”,里面铺设的是木地板,配有壁炉,但椅子却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埃姆斯椅;一种是“简约”,满屋子的白墙配棕色树干做成的椅子;第三种是“自然”,红唇沙发配波浪形的棕色墙壁;还有一种是“文化”,其惨白的椅子能让人想起电影《英国病人》,而复古吊灯则让人以为法国的玛丽皇后随时可能过来喝下午茶。 德国媒体表示,柏林的其他豪宅也和Yoo一样,代表着一种德意志帝国被推翻前的风格。而在黄金地段的“王子花园”公寓更像是为俄罗斯金融寡头准备的。这些房产的售价高达每平米一万欧元。 现实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分析人士指出,柏林面临的真正问题其实早已显现: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柏林的人口预计将增加25万人,这些新居民要有地方住,而当地的房租价格正在飞涨。有人或许要问沃韦赖特,为什么在过去十年里,柏林政府停止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让这个城市成为高收入阶层的“狩猎场”? 负责城市发展的柏林议员雷古拉·洛森说,由于财政状况不佳,政府不得不限制公共房屋建设项目。她还称,计划于2020年举行的国际建筑展将解决城市扩建问题。但是眼下,这些都只是城市规划远景,洛森并没有给出柏林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规划中的项目影响力将持续十年以上。但是,中央火车站北部刚建立的新大楼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接下来十年的发展方向。这座大楼和史蒂曼的思路如出一辙,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柏林政府正在起草的《2030年城市发展概念》同样没有打破陈规,采取不同的审美观、政治观和社会观的意思。 不过,柏林政府去年突然决定,不将斯普雷河河畔木市场街的一块地卖给传统开发商,而是卖给支持亚文化发展的开发者,并称要给柏林的发展带来新局面。据悉,政府要求将这一地块打造成生活和工作混合区。那里会有一个公园,而整个社区将以村庄的风格进行布局。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政府对城市归属问题的最新回应,柏林人正在尝试将这座城市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