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身为外国建筑设计师,您如何理解地域元素、历史文化元素在当地建筑中的运用?
卡尔:就充分理解文化问题,我们不得不提到前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四维人学――宇宙构架”论,即要保护并发展一种文化,首先必须要理解这种文化。他还强调自我、社会、自然以及天道四方面的和谐。艺术、音乐、哲学、信仰等都是文化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文化的决定因素。
中国房地产报:在您看来,中国元素可以应用到建筑中的有哪些呢?是一些具体的物质符号(竹子、中国结等)还是精神意义上的符号(天圆地方的追求等)更重要呢?
卡尔:对于是否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中使用中国元素或是中国符号,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使用什么或者使用多少的问题。我们认为,设计元素和符号的选择与项目的设计出发点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与客户、当地艺术家和知名的地方社会活动家之间的协作沟通过程。这可确保区域的文化参考要素从项目开始就被充分地理解和适当地运用到设计过程中,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运用或者是叠加以现代主义为基础的“国际”设计。
中国房地产报: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安德鲁说自己从不刻意假装对中国文化很了解,并不刻意去追求中国文化,他的想法是不是很有道理,能以此避免刻意去运用而造成的尴尬和失败吗?
卡尔:在中国,在建筑设计领域必然有着各种各样探索和实践的空间。目前西方建筑在国际上拥有超越地域性的典范地位,而非西方建筑由于文化差异和地域限制,成为小众群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外建筑师较容易跳过严肃的地域文化发展研究,倒退到简单地搬运“他们的建筑”过来。这样的建筑很可能在设计融合度上存有问题。
中国房地产报:Woodhead澳大利亚五合国际的各国建筑师们对中国元素大多持何种看法呢?学习中国元素并不是一日之功,大家是不是没有这样的耐心,或者还没有来得及进一步研究,就被调离中国了?
卡尔:我认为外籍建筑设计师,尤其是澳大利亚的设计师,对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进设计中来非常有兴趣。或许可能是因为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很年轻,潜意识中需要寻求如何更好地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结合在一起。
中国的历史渊源悠长且复杂,不易理解,因此坚持不懈地研究以及与理解当地文化的人们建立合作就成为关键。在我们公司,当有员工调动时,我们所做的这些研究及其过程、调研等资料都不会流失,而是继续积累和传递,最终回流到公司强大的知识体系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