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监理 查看内容

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细数交通质量监督问题

2011-11-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43| 评论: 0

简介:记者获悉,31日,第八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暨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论坛在沪举行。在组委会广泛征集的论文中有专家指出,上海轨道交通质量监督存多重矛盾。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潘延平发表论文指出,至2 ...

    记者获悉,31日,第八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暨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论坛在沪举行。在组委会广泛征集的论文中有专家指出,上海轨道交通质量监督存多重矛盾。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潘延平发表论文指出,至2020年,上海市将有22条轨道交通线通车,运营达936公里。

    在这种高速度、大规模建设形势下,具备轨道交通工程资质、专业能力、技术特长的施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都非常缺乏,工程建设参与各方都在超能力承揽业务。例:原来一个地下车站有20名专业管理人员,现在同时开工4个车站,每车站管理人员即减少下降为5人,管理浓度稀释。同时,监督人员超负荷工作也是常态。

    潘延平还认为,市场体制超前与诚信机制滞后的矛盾存在。

    其一,造价低。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不少施工企业欲做大“蛋糕”,纷纷低价竞标,导致技术措施不到位,给轨道交通工程重大事故埋下隐患。

    其二,工期紧。由于前期动拆迁矛盾加大,造成前期施工准备时间的拖后,轨道交通工程迟迟不能开工,而“后门早就关死”竣工日期不变,使原来就工期异常紧张的轨道交通工程雪上加霜,进度逼人。

    其三,材料劣。由于最低价中标,施工企业欲降低成本,再加上质量管理与控制不严,一部分劣质材料悄然流入轨道交通工程项目。

    其四,检验假。检测的市场化,检测单位有求于委托方的运行机制,使他们不可能站在公正立场上,对于委托方的非分要求,考虑今后的检测业务,只能曲从,造成虚假检测报告的产生。

    其五,施工差。部分施工企业将轨道交通工程层层转包,包而不管,一线操作工人一部分是刚刚离开农村便进入城市建设工地的农民,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操作技能差,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其六,监理软。监理企业受业主委托,从业主处收取监理费,从机制上就决定了监理不可能站在第三方公正立场上,对于业主的违规行为,不可能有效制止。

    其七,监测乱。由于轨道交通工程为地下工程,很多质量问题不能用肉眼观看,且地铁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监测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国家队检测单位和人员没有具体资格要求,导致监测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且监测单位多为民营挂靠,监测布点不足,监测频次减少,观察点被施工破坏后,不及时修复,导致监测效果失效。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