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论文 水利论文 查看内容

青杨峪小流域生态高效农业建设的效益分析

2009-9-24 16:21| 发布者: 7v5fhS| 查看: 295| 评论: 0

摘要: 摘要: 青杨峪小流域经过7年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比较完整地反映青杨峪小流域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情况,该文对青杨峪小流域实 ...

摘要:青杨峪小流域经过7年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比较完整地反映青杨峪小流域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情况,该文对青杨峪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以来的各项治理措施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评价。经测算治理后10年,农田共增加效益115.8万元,水保林增加效益22.6万元;经济林增加效益1035.5万元;其它措施增加效益27.5万元。治理过的荒山荒坡,植树造林后,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对小流域的生态系统注入了良性动力。推动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 小流域 高效生态农业 效益

  1.概况

  青杨峪小流域位于临朐县南部的砂石山区,属弥河流域。流域总面积4.05km2,水土流失面积3.6km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候,流域属花岗片麻岩,土壤以粗骨棕壤为主,少量棕壤性土,质地较差。流域植被主要为针阔混交林,由于人为破坏因素,大多已演变为次生灌木林或残次林,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差。

  该流域辖青杨峪一个行政村,两个自然村,175户,604人。治理前的1994年,生产基础差,基本没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收入主要来源于粮食生产,全村粮食总产量12.8万kg,总产值50万元,年人均收入只有380元。全村有农田48hm2,经济疏林57hm2,水保残林91hm2,荒坡、埂坎、隙地164hm2,荒山、荒坡、隙地占49%,种植结构不合理。经过7年的治理开发,到2002年各业产量产值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增至22.9万kg,增长79%,总产值增至350万元,增加了6倍,人均纯收入3850元,增加了10倍。农田、经济林、水保林的种植比例由1:1.19:1.90改变为1:3.7:1.63,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

  2.治理成果

  青杨峪小流域的治理工作从1995年开始,经过1996-1998年3年的综合治理和近几年的巩固与开发,现在青杨峪流域已从过去破烂不堪的小山沟,发展成为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经济效益显著,全体村民整体脱贫致富的典型。青杨峪流域在小流域综合开发,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

  青杨峪村经过综合治理,共完成治理面积362.3hm2,其中水保林93.3hm2,完成水平梯田57.2hm2,并栽植了堰边桑,完成经济林211.8hm2,其中板栗占97.3%,已形成较高水平的整体园片。修建人字闸8座,拦沙谷坊12座,环山路10.6km,使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13%提高到现在的68.7%,水土侵蚀模数由7202T/km2.年降为1778T/km2.年,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整个流域的环境已进入良性循发展。

  3.综合效益分析

  青杨峪小流域经过7年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了比较完整地反映青杨峪小流域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情况,现就青杨峪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以来的各项治理措施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3.1 经济效益分析

  青杨峪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生态高效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在对整个流域全面调查,根据逐年的质量检查和上报结果,以治理前1994年不变价格为依据,以1999-2001年实际效益为基础,对治理后10年所产生的直接效益进行计算。

  3.1.1 青杨峪小流域综合治理各项工程完成的数量与投资情况

  小流域综合治理各项工程完成数量与投资情况

  表1

治理面积hm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