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陕西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陕西铜川千万元水利设施成摆设 村民抱怨

2010-5-14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25| 评论: 0

摘要: 高楼河乡郗家塬村一些果园2006年建成的灌溉项目一直未启用 自1996年以来,铜川市印台区连年投入大量资金在东北部塬区兴修水利,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果园灌溉项目建设,陆续建成了一批农田、果园水利设施 ...

高楼河乡郗家塬村一些果园2006年建成的灌溉项目一直未启用

自1996年以来,铜川市印台区连年投入大量资金在东北部塬区兴修水利,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果园灌溉项目建设,陆续建成了一批农田、果园水利设施,这本是一项促农增收的大好事,可建成后的水利设施利用率太低成了建设者和使用者的“心病”。

记者调查:这些水利设施都闲置

记者5月12日在印台区东北部的几个乡镇,对当地多年来投建的水利设施的使用情况实地调查。阿庄镇湫洼村1999年建成的灌溉设施,一些灌溉井阀门蛛网密布,水表老化损坏;该镇汉寨村的蓄水池干涸无水,据说建成后仅通过一次水就再也未用,现在配套设施损毁严重。

高楼河乡贾家塬村2006年4月建设的果园节水灌溉工程至今未通水,一些橡胶或塑料管件已毁坏。广阳镇西固村2007年7月建成的灌溉网络至今还未使用过,个别管线零部件丢失。高楼河乡郗家塬村2008年8月修建的两个蓄水池,其中一个存有积水的蓄水池水表显示为“2.8立方米”,另一个未见存水。红土镇冯家塬村2009年7月修建的500立方米蓄水池,至今水表只走了0.9立方米,该工程已将管线铺设到路边果园,但因迟迟未供水,一些管线在村民耕作中遭到损坏……

村民说法:建而不用就是浪费

红土镇冯家塬村一位杨姓果农说,去年秋季,他们村里大多靠路边的果园都安装了滴灌设备,但不知为啥到现在还未通水?在该村一些果园内,记者看到有的滴灌管线已损坏,果农说,有些是被旋耕机拉断的。

阿庄镇湫洼村村支书王某说,他们村的漫灌工程是1999年前后建成的,惠及1600亩土地,现在承包给了一户村民管理。承包者妻子说,她家承包村里的供水六七年了,这两年每年只有几户村民浇果园。记者在该村田间地头看到,这里的漫灌地面装置大都锈蚀严重。

高楼河乡郗家塬村一些果农说,2006年建这些灌溉工程时,不知设计施工者考虑没考虑水源问题,他们村靠公路边的果园几乎家家都建了蓄水池,但一直没有供过水。现在这些东西成了摆设,既占地又碍事。在调查中,一些村民认为,兴修农村水利既然是党和政府推广的惠民工程,就应该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而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建而不用就是浪费。

管理部门:尽快修复老化损毁设施

记者在印台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自1996年以来,该区先后在东北部塬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5个,仅2006年至去年就投入资金1320万元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建成的一些水利工程的确存在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群众的生产习惯、用水习惯以及项目管理成本和体制等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的设施因年久失修或管护不力而损坏严重,他们也为此着急。下一步将组织人员调查全区旱塬水利工程损毁情况,尽快修复老化损毁设施。同时,加强灌溉技术示范推广和群众的宣传教育,促进生产习惯的转变和用水习惯的养成,并尝试通过租赁、拍卖等形式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

记者从印台区水务局了解到,该局准备无偿为一些果农浇灌果园,然后通过水浇园和旱作园的产量对比,用事实打消一些果农的顾虑,培养群众的科学种田意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