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建筑学年会: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中路8号)
【时间】:10月15日—18日。10月15日会议代表报到 为贯彻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和交流我国建筑学界各专业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取得的新经验,展示和表彰我国建筑学界各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的新成果,以优异学术成果和骄人的技术进步,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今年10月16日在北京举办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
以下为图文直播: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是





会议内容: 【主持人】:中国建筑学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现在开始!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齐骥同志,大家欢迎!原建设部部长,中国建筑协会的名誉会长叶如棠同志;中国科协学术部部长朱雪芬同志;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名誉会长宋春华同志;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也是建设部老领导车书剑同志;我特别要介绍的参加今天开幕式的领导,中国建筑学会顾问,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的得主吴良镛先生,大家欢迎,以及各位领导,各位院士,我们对各位领导的出席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参见今天大会开幕式的代表有全国各省、市、区的地方建筑学会的负责同志,中国建筑学会和专业分会的负责同志,入选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和当代中国百强名院的代表,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代表,全国建筑学界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等方面的领导,大师,专家,学者,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在京部分高校与建筑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的代表。参加今天大会的新闻媒体的朋友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等,还有我们网络媒体,新浪、搜狐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本届年会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和全国建筑科技工作者喜迎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的时刻召开的,也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调结构、求转型、再发展这样一个新时期召开的,也是中国建筑学界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努力做好发展和繁荣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年会以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为主题,总结和交流我国建筑学界各专业的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取得的新经验,展示和表彰我国建筑学界各专业学科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新成果,为推动建筑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进步,促进城乡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下面进行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有请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车书剑先生致大会开幕词,大家欢迎。 【车书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今秋十月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我谨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向各位领导、嘉宾,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向全国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致以良好的祝愿。

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员代表大会上,我曾经谈到中国建筑的春天来了,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如今在10月的金秋回顾一年来的奋斗历程,2012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收获丰收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围绕如何高举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伟大旗帜,坚持正确方向,认真贯彻安全、经济、美观、适用的建筑创作分针,充分发挥建筑协会知识人才密集,专业领域宽阔等优势,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智能作用,为推动我国城乡建设和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2012年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互访方面也取得了新成果,2012年也是我国建筑科技界喜事连连的一年,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专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中国建筑学会的顾问吴良镛先生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青年建筑师王树(音)获得普林斯特奖,这是中国建筑科学界的盛事,也是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对中国城乡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充分肯定,是几代建筑科技工作者艰苦卓绝努力奋斗的结果。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的建筑大国,大量的建筑实际活动促进了建筑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建筑科技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代表当今建筑科技水平的工程建筑,在中国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包括大型的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工业建筑,特种建筑,大跨度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机场,核电站,以及人居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和配套设施集中体现着近年来我国建筑科技的发展成就。 虽然我们是建筑大国,但是我们至今还不是建筑强国,在工程实践,工程理论和工程计算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工程计算方面大部分的重要建筑应用软件来自于外国,在工程实践方面一些重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面甚至可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在整体上从前期规划,工程设计到施工建造及工程管理,工程技术水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在国际上知名的建筑工程专家很少,与建筑大国的地位非常不相称。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建筑的高能耗与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二是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问题。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安全与建筑防灾减灾问题。四是建筑创作导向问题。五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问题。六是建筑工程标准规范滞后问题。七是建筑科技创新机制问题。八是建筑市场招投标机制不尽合理的问题等等,要实现建筑大国向建筑科技强国的根本转变,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正确的建筑创作方向。建筑是为人民的生存生产生活服务,具有很强的物质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筑创作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和不同社会的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坚持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中国人口众多,有效耕地面积占比很低,资源相对匮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处于发展阶段,建筑创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我国建筑设计人员一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进行建筑设计和建筑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对建筑实践的主导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建筑精品,科学的人居环境和谐城市,为老百姓提供宜居的城市,现代化的城市,使建筑创作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建筑创作发展之路。 二,坚持建筑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支撑一个国家强盛的脊柱,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开幕式上说我们要立足本国国情和科技进步,适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借鉴发达国家和后发达国家发展科技的经验,创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适应本国发展要求的科技发展模式,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我们要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制定明确的科技发展战略,根据发展需要确定科技战略重点,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突破,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加强科技储备,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筑是一门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实践的综合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它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要提高我国建筑科技水平有赖于建筑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与突破,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的特性,逐步形成系统的建筑实践理论和应用技术,来促进建筑工程的科技进步与发展。要建立有利于建筑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拓展有利于调动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更广阔,更宽松的环境和空间。 要完善技术安全标准规范。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机制。要注重建筑设计对建筑实践的主导作用,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特别强调指出的在建筑节能的规划设计和科技创新方面,要有新突破,新作为。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要扶持有科学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三,要重视发展科技示范的作用。中国建筑学会作为中国建筑领域综合性科技社团,具有跨部门,跨地区的组织优势和人才荟萃,专家密集的学术优势。因此要注重发挥学会在建筑领域的科技引领和科技智囊作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继续教育和人才培训等活动。中国建筑学会在推动我国由建筑大国向科技建筑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应该而且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建筑我们和谐家园为主题的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既是对近年来我国建筑科技界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交流和展示,也是对中国建筑科技发展进行展望,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建造具有浓郁文化特征和艺术魅力的建筑,和城市与乡村,促进人与建筑,人与城市的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中国建筑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目标,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 让我们奋发努力,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车部长,下面我们请中国科协学术部部长朱雪芬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朱雪芬】: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年会隆重召开了,这是我国建筑科技领域的一次盛会,也是中国建筑学会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积极服务全国城乡建设科学发展,搭建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为我国建筑科技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学会工作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和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团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术交流是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重要源泉,是促进学科发展与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会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重要形式。多年来中国建筑学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在老一代建筑学家做出卓越贡献和新一代建筑人才共同努力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动员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继续教育,期刊出版,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和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等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促进我国建筑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建筑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建筑协会年会作为我国建筑科技领域的年度盛会,对于总结和交流我国建筑学界,科学技术理论和建筑实践的经验,展示我国建筑学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成果,推动我国建筑科技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促进中国建筑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是全体建筑科技人员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希望本届年会紧紧抓住中央大力推动我国城乡建设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团结动员广大建筑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做支撑,创新做驱动,学术做引领,紧紧围绕建筑科技实际,深入交流,探索创新,为我国建筑科技的创新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建筑强国发挥积极作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朱雪芬部长,也非常感谢中国科协长期以来对中国建筑学会在各个方面的关照和支持。下面我们请建设部老领导,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的顾问周干峙同志讲话。

【周干峙】:很高兴参加今天这样一次活动,我首先觉得我们这个行业跟我们的国家一样,正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时期,这里我想只讲三点我个人的体会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抓住我们国家重视文化建设的契机,努力提高建筑文化的水平,具体一点我想讲三条,也就是三句话。建筑文化是在我们大文化中间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他的形成发展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在当前建国以后,我们新时代的建筑文化往何处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目前我们现在是一个好机会,矛盾到了一定时候一个一个解开,而且一定会解开,但绝对不是短期就能解开,我觉得对做好这件事情要有比较长期的思想准备,不然的话搞几天就泄气了,这不行。我们这个行业,特别是建筑学会,我觉得我们建筑学会是我们建国以来比较早成立的组织,世界上也是这样建筑学会都很早成立了。所以我觉得学会要起组织、引领的作用,要抓住时机做各种努力来推动这件事情。作为专业人员,作为会员,作为专家我们一定要坚持真理,讲科学,实事求是,要讲话,要说话,该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说话,这是我们专业人员的历史任务应该起的作用。 总的我相信在这样一个好的条件下,又在这么一个好的时机下经过共同努力我们这个行业一定会进一步的兴旺发达,健康发展,没有问题的,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