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专家访谈】刘珩: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12雕龙杯Revit中国用户BIM应用大赛举办之际,筑龙网专访了多位BIM领域专家,他们就软件开发、使用及BIM的未来等问题回答了提问,并畅想了BIM前景下的中国建筑行业发展。 采访专家:刘珩--幕墙设计师,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负责人/技术总裁助理/上海中心大厦外幕墙BIM总监
【筑龙网】:您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BIM(建筑信息模型),您如何看待BIM在建筑工程方面发挥的作用? 【刘珩】:项目需求是新技术应用的第一推动力,所以我虽然在2007左右开始知道有BIM,但真正的去了解,掌握然后应用还是在2009年接触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之后。当时,为了能够更好的解读建筑师的想法,以保证将来的外幕墙的完美实施,BIM是必要的手段。也是通过了BIM包含的技术和方法,才使得如此具有挑战性的建筑工程得以有条不紊的进展。 我了解BIM的初衷是被动的,但进入了这个领域之后,却发现它的平台无比的广阔,且通过与建筑实施的传统环节相融合,价值无限。从建筑设计到工程实施再到后期运维,对于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各个专业,BIM都可有用武之地。只是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取决于由谁来使用BIM而又是如何认识BIM的。同时,随着建筑工程领域对BIM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经过越来越多的工程的实践应用,BIM必将从一门新技术转变为建筑工程行业普遍使用的平台,从而为这个行业创造无可替代的价值。 【筑龙网】:您所在企业或者团队选择使用基于BIM的Revit软件的初衷是什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贯彻和执行BIM设计理念,Revit在设计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刘珩】:Revit软件是创建建筑信息模型的优秀软件工具之一,从开始了解BIM开始,我们也对能够实现BIM技术的系列软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邀请业内专家共同研究探讨。结合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BIM成功应用经验,以及Revit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我们最终确定选择使用Revit作为创建建筑工程三维信息模型的主要软件之一。而后,采用Autodesk Navisworks等软件,根据工程需求,使用该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应用,包括可视化、碰撞检查、4D模拟等等。正是因为Autodesk的BIM系列软件拥有从模型创建到使用的强大功能,同时连贯性强,模型信息和数据不会损失,才使得Revit软件成为我们的第一选择。 由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是信息模型,一切的应用都是基于信息模型的,模型和信息缺一不可,若无法创建出满足BIM应用要求的模型,所有的BIM设计理念都无从谈起。Revit在具备了创建三维模型以及在模型中植入工程信息的功能。因此,Revit是设计过程中贯彻和执行BIM理念的基础。 【筑龙网】:Revit软件在工作中给您带来了哪些新鲜的设计体验,是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如,协同设计、绿色环保、可视化? 【刘珩】:使用了Revit软件之后,我们发现其所带来的新体验是多方面的,而三维可视化是其中最为直接也最具冲击力的。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无法使别人对设计师的成果很好的解读,而采用了Revit之后,无论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还是设计过程中的修改,都是所见即所得,直观高效。这就使得业主能更直观的解读建筑的每个部分,总包等能够很好的理解建筑设计理念,为正确实施奠定基础。尤其是面对复杂体态的建筑,Revit的这种可视化技术对于工程的整个实施过程显得更加重要,通过三维图纸交付等手段,对工程的品质提供了保证。 【筑龙网】:使用了BIM之后,你们的工作方式有了什么样的转变?你认为三维设计的优势和价值有哪些? 【刘珩】:BIM的引入,给传统设计方式带来了冲击,也给我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众所周知,一种新的设计软件的使用往往需要转变设计思路。例如Revit软件中的“族”的概念是该软件建模的核心理念,而这其实与我们以往设计过程中采用的AutoCAD软件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首先需要从设计逻辑思路上进行调整。同时,在工作流程上,也从以往的:二维平面图纸设计,转换为三维模型进行分析检查,再对二维平面图进行修改的方式;转变为:直接基于三维模型进行设计,确认后再基于三维模型直接出图。这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设计有效性。 基于BIM的三维协同设计,能够减少设计错误的发生,提高设计效率。基于三维设计的直观的可视化功能,能够缩短沟通时间,减少误解的风险。当然,随着BIM的不断深入,给传统设计工作方式带来的改变会越来越多,其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也越来越大。 【筑龙网】:您认为利用Revit建立BIM模型,给后期的施工和内部装饰等环节是否也带来积极的影响?业主对使用Revit软件搭建BIM模型有什么评价? 【刘珩】:BIM的灵魂在于应用,只有真正的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了BIM,才能体现其价值所在。而采用Revit建立BIM模型,必然会为工程施工和装饰等环节带来积极且重大的影响。建筑工程实施过程环节很多,涉及的专业分包也很多,不同专业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的工作界面,例如装饰工程往往就与机电、土建、钢结构、防火等等专业之间存在交界面。工作界面定义是否清晰,不同专业之间接口是否存在干涉碰撞等问题,都是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难题,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采用Revit创建了BIM模型之后,交界面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直观,各专业通过创建深化模型,在同一平台例如Navisworks平台下进行整合和碰撞检查,能够轻松的进行碰撞检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得不再困难。以上也是我们参与的很多工程的业主对在他们的项目上采用了BIM之后的评价。 【筑龙网】:你怎么看BIM未来的发展? 【刘珩】:建筑工程的BIM技术、标准和应用等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应用较为深入。在美国,BIM技术从建筑设计前端到后端的幕墙深化设计的续性很好,还可与末端的CNC数控机床联动以加工幕墙构件,从而大大提升了效率,保证了准确性。 但纵观国内建筑幕墙业BIM的发展,不难看出,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虽然国内建筑设计三维技术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但幕墙行业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已经明显滞后。这里有硬件的原因,当然也有软件的问题。 相信随着BIM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它给建筑业及幕墙业带来的效益将会不断增加,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业内有识之士的参与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BIM在建筑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能量无限。 【筑龙网】:每个人工作以来会参与很多项目,对哪个项目最为满意的?能否做个简单介绍? 【刘珩】:从进入远大至今,参与的项目大大小小不下百个。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湖州喜来登酒店等等。但至今为止,我个人参与的最重要的项目就是上海中心大厦外幕墙工程。上海中心大厦的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的影响力,工程的基本情况大家都非常清楚。对于我们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其高度,也是因为其难度。其巨大的工程体量(13万平方米)产生了近两万块的单元板块。由于从下至上不断缩小,几乎没有一块单元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只有借助BIM,才能让我们真正更好的服务于这个项目。作为外幕墙方案设计的主要参与人,我们在项目的初期就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精力,也一直基于BIM在开展工作,我本人非常荣幸的一直参与其中。对于我们而言,业主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可,是我们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必须实现的目标。当然,套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最满意,只有更满意。希望在上海中心大厦之后,远大能运用BIM技术为更多的建筑工程服务,让BIM超越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 【筑龙网】:进入这个行业,如何看待行业未来发展?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有哪些规划? 【刘珩】:建筑幕墙行业在国内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逐渐的走向规范和成熟。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低碳、节能、环保的大环境的影响,建筑幕墙行业正迈入理性化的发展时代。只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新需求、新技术与建筑幕墙相结合,其必然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相信,BIM正是下一阶段建筑工程领域内引导潮流的新技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在实际工程中不断实践BIM,然后让其为更多的工程服务,必然是我未来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筑龙网】: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繁忙,平时如何权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日常有哪些兴趣爱好?另外一方面,通过什么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刘珩】:关于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结合自身情况的理解,我的做法是:分清楚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动静分明,执两用中。工作之余,通过适度的运动,例如篮球等,以及接近大自然等都是很好的释放压力的方法。 学海无涯,学习是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不二法门。无论是建筑工程还是BIM,行业内的交流都非常广泛,这些都能开拓视野,提供创新的源动力;而且通过与行业专家的技术交流,往往能够画龙点睛,获益匪浅。其实,提高专业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关键是在于通过工程实践的检验和运用,才能不断的巩固并发挥其内在价值。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