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专家访谈】张学斌:乐观谨慎地看BIM的未来
在2012雕龙杯Revit中国用户BIM应用大赛举办之际,筑龙网专访了多位BIM领域专家,他们就软件开发、使用及BIM的未来等问题回答了提问,并畅想了BIM前景下的中国建筑行业发展。
采访专家:张学斌—北京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 BIM副总监
【筑龙网】:您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BIM(建筑信息模型),您如何看待BIM在建筑工程方面发挥的作用? 【张学斌】:2006年接触Revit软件,当时并不知晓BIM的概念,但却因Revit三维的建筑设计界面而震撼。这样比喻,BIM与传统建筑行业的关系,如同网线与WIFI,BIM的优势在于它的精确性、时效性,在没有BIM的时代帝国大厦依然能够建造出来,但如果有了BIM技术也许帝国大厦的沟通成本、施工工期、材料节约和运营管理会做的更好。 【筑龙网】:您所在企业或者团队选择使用基于BIM的Revit软件的初衷是什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贯彻和执行BIM设计理念,Revit在设计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张学斌】:市面上BIM的建模软件有很多,但大部分设计院选择Revit的初衷是一致的,因为Revit不是独立的一款软件而是一套成体系的BIM建模软件,能够将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的BIM设计成果连接起来,无论通过工作集的方式还是链接的方式。这在基于BIM的三维协同设计工作上有很大优势。
【筑龙网】:Revit软件在工作中给您带来了哪些新鲜的设计体验,是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如,协同设计、绿色环保、可视化? 【张学斌】:不论设计方还是业主方、施工方,BIM的可视化让工作中的交流、汇报变得更为直观,基于BIM模型实时提取各方所需图纸、工程量、构件信息也变得轻松许多,此点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筑龙网】:使用了BIM自后,你们的工作方式有了什么样的转变?你认为三维设计的优势和价值有哪些? 【张学斌】:首先自身的工作流程优化了,能够通过BIM工具辅助建筑设计,其次整个项目团队的工作方式也从传统的各做各的设计到最后才进行协同设计过渡到大家同时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三维协同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图纸的质量。
【筑龙网】:您认为利用Revit建立BIM模型,给后期的施工和内部装饰等环节是否也带来积极的影响?业主对使用Revit软件搭建BIM模型有什么评价? 【张学斌】:如果从业主的角度看这件事,设计院用BIM技术的最终受益者必然是业主,那么如果设计阶段的BIM模型能够传承给施工阶段,并且模型的标准能够受用与施工方而不必二次建模,施工方既拿到了施工图纸又拿到了BIM模型,施工图深化设计的工作就可以基于BIM模型快速展开,有利于项目的整体推进,精装修亦如此。 【筑龙网】:你怎么看BIM未来的发展? 【张学斌】:乐观、谨慎、执着! 【筑龙网】:每个人工作以来会参与很多项目,对哪个项目最为满意的?能否做个简单介绍? 【张学斌】:做BIM与做设计、做施工一样,只要还在做就没有那个项目是最为满意的,不同时期经历的项目感受都不同,从天津港客运大厦到中钢国际广场再到毛里求斯机场,回过头去看过往的BIM工作,每个项目都有自豪与遗憾。因为自身对BIM的理解与认知在不断扩充,BIM技术也在不停革新,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远没有到达顶峰。所以,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筑龙网】:进入这个行业,如何看待行业未来发展?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有哪些规划? 【张学斌】:如果把BIM当做一个专业,粗粗可分成两部分:
【筑龙网】:建筑设计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繁忙,平时如何权衡生活与工作的关系,日常有哪些兴趣爱好?另外一方面,通过什么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张学斌】:我不是一个建筑设计师,是一名BIMer。如很多BIMer一样一样,我把BIM做为自己的爱好之一,并驾于摄影、单车兴趣之中,这也许会平衡一点儿生活与工作的关系,但还是要以家庭为重。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