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建筑 住宅建设的新视角——第18届国际开放建筑大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2年3月10日,第18届国际开放建筑大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主任仲继寿代表大会组委会接待了开放建筑执行小组负责人美国波尔州立大学Stephen Kendall教授,香港大学贾倍思教授。 开放建筑年会是国际建筑与建设研究创新理事会(CIB)每年就全世界范围内交流开放建筑研究成果的重要活动,第18届国际开放建筑大会将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召开,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主办该项国际会议。本次国际会议将由国际建筑与建设研究创新理事会、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大学联合主办,论坛将包括主题演讲、论文发言、国际设计竞赛等多个环节。 Stephen Kendall教授向参会的媒体记者介绍了开放建筑的理念。开放建筑让设计师改变角度来考虑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它关注建筑如何能够寿命更长、更能够应对社会的变化、使得建筑与环境更友好。比如,住宅空间可以根据业主生活的内容和需求进行设计安排和更新,住宅的外墙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便捷的变化,办公楼可以不断顺应时代要求而变化空间和面貌。开放建筑有效提高了建筑对环境、对社会的适应性,从而达到长寿命。在美国、日本、荷兰、芬兰等国家已经有很多建成的开放建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评价。 中国的住宅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提升住宅对城市功能、居住功能不断变化的适应性,利用开放建筑的理念,将产业化、工业化的设计及建造技术与量大面广的保障房建设任务相结合,对建立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主任仲继寿介绍到,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作为国家科技部和住建部组建的住宅行业的技术研发中心,担负着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集成推广工作。开放建筑核心在于把建筑分为不同层次的多个分系统,然后从构架和填充两个方面进行。对设计而言,初期先规划支架体架构 ,再根据使用者需要 ,选用可拆组的填充体构件建构每个室内空间,它不仅可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空间决定权,而且可以减少建筑物整建工程的废弃物数量,节省建材。开放式建筑可以随时调整空间,符合空间应用和环境设备的需求,是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以2009年研发设计的北京雅世合金公寓等作品为代表,曾经在实践中探索了开放建筑理念的应用,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本次国际大会邀请了北京北控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际设计竞赛的冠名单位,将以北控集团提供的某地块如何契合城市功能变化为本次国际设计竞赛的场地载体和竞赛设计重点,全球征集开放建筑设计竞赛方案,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力争通过该项目的前期研发,设计到最后的实地建设,全方位打造成为国内开放建筑理念的典型示范项目。北京北控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莫飞谈到,开放建筑提倡的“通过居住,创造生活的价值”非常符合我们开发的思想,在这个项目策划前期,我们考察了国外很多好的项目,我们非常崇尚发达国家对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的关注,从设计到施工到使用甚至到废弃,我们在开发之初都应该有这种大局观,并希望开发商、设计院、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住户等不同的层次参与,更好的整合资源和提高效率,这样才能赋予建筑更强大的生命力,希望在这个项目中得以实现。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