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优秀的建筑需要时间 保罗·安德鲁受聘浙大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12月12日,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受聘浙江大学,将担任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他曾在20年前辞去了法国一所大学的教授职务,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建筑师生涯。而在这20年中,他主持设计建设了包括中国国家大剧院在内的一系列各国标志性建筑,也成为驰名世界的建筑大师。 对于为什么会在20年后重操旧业,保罗·安德鲁半开玩笑地表示,杭州的美丽对他做这样的决定加很多分。 而保罗· 安德鲁的好友,同时也是这次合作推动者的北大法语教授董强则幽默地对记者说,设计师的生命都是从50岁开始,那算来安德鲁今年只有二十多岁,正是他经验思维最为成熟的时候,此时来教书育人正当时。 说到“名誉院长”,很多人看来总是觉得像虚职,安德鲁每年能有多少时间来到浙大教授学生呢?对此,保罗·安德鲁很诚恳的回答;“每年至少三个月,我会来到浙大上课,并为建筑系学生开设各类演讲和指导课程。” 对于保罗·安德鲁的到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显得信心十足,他认为安德鲁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于浙大学子来说将会受益匪浅。 保罗· 安德鲁12日起,将带领10名浙大建筑系的研究生前往西溪湿地考察,并给他们布置了第一份作业——模拟在考察的实地建设一座博物馆。而这份作业会在保罗安德鲁下次来到学校的时候上交。 接受采访时,说到如何教导学生,曾为人师表的安德鲁结合自己的特长,也马上进入角色,娓娓道来。 “设计是一种创作,是把思维表达进自己的作品,过程很痛苦也会很困难,但完成之后会让设计者拥有幸福感,但学生不是作品,没法来创作,只能引导他们去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艺术创作是需要长期的沉淀和消化的,每一个投身设计的建筑师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的作品举不胜举,但是从被称为生涯力作的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到中国人最熟悉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他的作品总是引人眼球却伴有争议。 例如位于北京长安街上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在保罗·安德鲁眼中,这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设计作品。“我对自己的作品不会有特别的偏爱,但我常常会想,应该不会再有机会能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大国的最重要城市的最中心地带,设计建造这样一座重要的地标式的建筑。” 但很多人认为其过于现代化和西方式的建筑模式和长安街古老传统的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对此,保罗·安德鲁坚持认为,优秀的建筑艺术一样需要时间来为人们接受。 “悉尼歌剧院,起初也饱受批评,说它的风格与澳大利亚格格不入,但现如今,很多人想到澳大利亚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在北京,有人统计过,每天有近千名游客专程去参观国家大剧院,这应该能证明这座建筑并不像一些评论家说的那么不堪,而是受到非常多中国人的喜爱。” 在保罗·安德鲁看来,建筑师都是自己作品的服务者,不是服务于出钱买作品的老板,而是服务于每一位建筑的使用者,正是这样一种原则,让他对很多的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有人想让他以一个建筑设计师的角度,对“申遗”成功后的西湖保护提一些建议时,他的回答一如他个性的本色,“西湖都已经申遗成功,就说明了世界对它的一种肯定,我们只需要继续这种保护,为何还要我来提意见呢?”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