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发展 未来城市•现代中国的城市可持续性研讨会在京举办
2011年12月5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中心联合主办的“未来城市:现代中国的城市可持续性”论坛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能源基金会协办。来自中美两国政府、工商界、学术界的高层代表共计80余人出席了会议。 保尔森在会上表示,可持续城市规划将给中国带来更多机遇,而美方会与中方就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芝加哥大学保尔森中心主席、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分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中国市长协会会长、北京市市长郭金龙,美国市长协会会长、洛杉矶市市长安东尼奥·维拉戈沙等嘉宾到会并发表演讲。围绕“城市可持续性:就在身边”、“以人为本规划城市:活力社区的准则”、“保持城市运转:解决拥堵”、“平衡发展”、“智慧城市:科技的角色”等五大议题,参会嘉宾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保尔森在发言中称,中国的城市规划者希望在未来数十年内将三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城市化进程将会带来更多公共政策的挑战、新的经济以及社会压力,但同时,也能够带来更多机遇。“因为城市化能够带来投资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增长",由此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同时,城市将成为中国管理环境的实验室,以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冲击。” 城市化是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事件之一,是当前人类社会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大规模快速的城市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是人类社会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中国正处于城市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如何通过科学统筹规划、创新方法技术,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动城市化进程,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次会议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中心的首度合作,标志着中美两国间智库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受到了广泛关注。会议加强了中美两国城市间的交流,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经验借鉴,促进了中美两国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会议期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芝加哥大学保尔森中心、中国市长协会、美国市长协会四方联合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为创建进一步深化中美城市间合作的“智库支持、协会统筹”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中心由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于2011年6月创立,专门从事中美关系研究,旨在推进中美两国全方位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