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or存,圆明园走向何方?
近日,圆明园成为公众关注焦点。起因是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引起了广泛争议。151年前,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抢掠并被烧毁。时至今日,大水法等劫后余生的圆明园遗迹依然吸引着不少人前来凭吊。应该重建圆明园使之恢复生机,还是让它停留在废墟的状态?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争议从未真正停止过。 截至昨晚7时,凤凰网“你是否赞同重建圆明园?”的调查结果显示,136602名网民中有近九成(88.6%)持反对意见,理由为应保留残迹以警示国民,重建耗资巨大,对于历史文物,重建本身就是破坏等;赞同者仅略超过一成,理由为重建圆明园能恢复历史荣光,抚平历史创伤等。 不少专家加入了是否应当重建圆明园的讨论大军。学者吴祚来在微博上提出,当年建圆明园是一次“灾难性错误”,“北京市如果真的经费充足,不妨多建一些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多建一些廉租房,圆明园里多是西洋景,没有意义。”中国圆明园学会刘阳是重建圆明园的支持者,他在微博上写道:“圆明园至少有五处景观如果不进行修缮保护,未来十年内将倒塌或彻底消失!至少八处景点被某中学占据并逐年进行扩张破坏!这些有多少人知道呢!”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以有选择地恢复圆明园的一部分内容,比如土木建筑之类,让人有强烈的对比,更能激起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他强调,“西洋楼、大水法肯定不能重建。” “圆明园是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历史的见证,但要完全重建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我主张对圆明园进行局部‘整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王道成认为,具体对圆明园的哪些部分进行整修可以讨论,但不能让它完全荒废。 据了解,圆明园不少景观已经年久失修,面临着倒塌的危险。王道成认为,这正是一次修缮保护圆明园的契机。对于有人提出保留遗迹以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观点,王道成认为其不成立,“现在很多人不愿去圆明园,因为都是一片荒地,没有东西可看,这样怎么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