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解决城市问题,交通整合迫在眉睫

2011-11-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50| 评论: 0

简介:交通拥堵已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困扰百姓生活的最大难题之一,而政府的多种治“堵”措施也并不尽如人意。私家车数量持续上涨,在高额牌照费的限制下,上海私人汽车2010年依旧突破了百万大关。 有专家预 ...

交通拥堵已成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困扰百姓生活的最大难题之一,而政府的多种治“堵”措施也并不尽如人意。私家车数量持续上涨,在高额牌照费的限制下,上海私人汽车2010年依旧突破了百万大关。

有专家预言,如将目前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继续下去,会使社会付出巨大的成本。据理特管理顾问公司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城市交通面临巨大困境,交通运营状况仍远未达到最佳状态。根本原因在于,全球的城市交通管理都处在一个排斥创新的环境中,现存的城市交通系统,不立足于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不计划将各种交通模式整合成一个新的系统。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城市交通的未来是发展公共交通,而非个人交通。诸如北京、上海大城市,应该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公共交通系统,不断发展并满足消费者对多交通方式无缝整合的需求,并促成不同交通方式及相关商业模式之间的公平竞争。

城市化带来严峻挑战

据最新调查统计,2010年城市人口数达到约35亿人,占总数的51%。专家预计,按目前的增长趋势,2050年城市人口数将增长至63亿,占世界总人口数的70%,城市交通的规模将达到现有的3倍。专业人士分析,如将目前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继续下去,会使社会付出巨大的成本。

理特管理顾问公司昨日发布的《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表明,现行的交通系统已逼近饱和。到2050年,每位城市居民年均在交通堵塞中耗费的时间将达到106小时,比现在多3倍。《报告》认为,城市交通的建设必然需要来自更加多方面的资源供应,至2050年城市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将投资8290亿欧元,比1990年时多4倍。

根据理特公司参考11项指标对全球66个城市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对每个城市从1到100打分(100分代表满分)。66个城市平均分为64.4,意味着目前交通总体水平只到达了最佳状态的三分之二。

其中,只有香港和阿姆斯特丹可以获得80分以上,而能在75分以上的城市也只占到总数的15%。上海和北京分别为74.7分和67.2分。

另一方面,城市私人汽车的保有量也在不断上升,据《东方早报》日前报道,根据新近完成的上海市综合交通2011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底上海注册机动车248.7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70.7万辆,同比增长13.6%,而私人汽车则突破了百万大关,达到了101万辆,同比增长更是达到19%,高价的车牌价似乎并不能阻挡人们对于私家车追求的热情。

而北京的机动车量更是惊人,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尾号限行、错时上下班等多种措施治堵,依旧收效甚微。

整合交通系统或为未来交通发展之道

针对目前的困境,《报告》认为大多数城市都准备不足,缺乏创新是城市交通系统糟糕表现的根本原因。

理特公司“未来实验室”认为,全球的城市交通管理都处在一个排斥创新的环境中。过于规章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不再允许市场参与者进行竞争,也不愿意鼓励将会打破现有平衡的创新性的商业模式。

“现存的城市交通系统,不立足于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不计划将各种交通模式整合成一个新的系统,也不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理特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许健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现存的城市交通系统几乎没有为参与者创造一个积极的投资环境,更没有将主要参与者联合起来共同为交通系统的完善出谋划策。”

对此,上述《报告》指出,排名第一的香港成功在于它建立起了一个包含各类交通方式的完善系统,从而减少了居民对于私人汽车的需求。有95%的香港居民拥有公交一卡通,它帮助实现了较低排放与较少耗时出行模式的结合。

“内地交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交通拥堵带来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许健表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已经到了必须考虑的,城市交通的未来是公共交通,而非个人交通。”

对于上海目前采取高的牌照收费方式来限制私人汽车的增长,许健表示赞同。但他认为,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治堵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道路设计与规划合理之外,还是在于发展创新的整合交通系统。将地铁、公交,出租等不同的交通体系整合,提供最简捷最方便的出行方式,建立一个没有空隙的立体交通。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