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保持中国的城市特色

2011-10-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75| 评论: 0

简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尊重规律,要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世界城市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必须肯定,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 ...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尊重规律,要创新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世界城市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必须肯定,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显着提高。国家地位的迅速上升和影响力的释放,必然要求中国建设世界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龙头带动区域繁荣和国家发展,是中国利用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撑,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香港、上海、北京三个世界城市的崛起,将带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都市圈的繁荣,推进世界城市区域体系的形成,从而引领和推动中国在世界的加速崛起。这是国家战略布局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首都的独特优势。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必须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依赖于社会主义体制的优势,必须依赖于中国的加速崛起,必须依赖于中央的政策,必须依赖于北京与中央部委、军队、央企、院校的合作,必须依赖于周边腹地的繁荣,必须依赖于全国的支持。这“六个依赖”不仅是北京的事,也是国家和全国的事。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政治优势,把这种优势变成建设世界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发挥好北京作为文化名城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这种优势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要看能不能把古都风貌保护提升到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地位,能不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性产业,能不能把国际文化交流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核心,能不能把世界级的文化地标作为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发挥好北京奥运城市的品牌优势。“人文、科技、绿色”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灵魂,也是我们建设世界城市独特的财富和优势。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要尊重规律,借鉴国际经验,更要创新和超越。在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世界城市尚无先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不同,这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立足首都优势,立足国际规律,必须创新和超越。这种创新和超越体现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更加强调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首都特点,以良好的制度优势、功能优势、社会优势、创新优势、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潮流、推动全球文明的进步。所谓时代特征就是抓住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最大程度地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最大程度地整合和配置全球资源要素,形成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世界城市;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在发展价值理念上体现社会和谐、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在发展空间格局上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世界城市区域体系,以京津为核心,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都市圈的加速崛起;所谓首都特点,就是深化“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推动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让北京成为古都文化和中华文化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灵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城市的文化彰显出的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特质风貌,其自身能级和影响力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所在国家的竞争力。世界公认的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反映的都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代表着西方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建设世界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前沿,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充分利用我们所具有的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在突出位置,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充分凸显东方文明的神韵,把文化建设放在全球化的坐标中进行科学的历史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文化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特殊的魅力、自发的吸引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重塑古都文化、人文北京之神韵,重在加强对古都风貌的整体保护。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北京是六朝古都,具有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曾作为世界性城市蜚声海外,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长城、故宫、周口店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全球影响力。作为中国首都,北京承载着新中国宝贵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史实,这是北京取之不尽的文化历史财富。作为奥运城市,“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战略全面集中地反映了世界发展潮流的先进理念,正在成为北京现代文化的基础。这些潜在和现实的资源,正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宝贵财富。重塑古都文化、人文北京之神韵要把加强对古都风貌的整体保护作为重要任务。一是提高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水平,把旧城风貌保护放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切实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好首都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街区;二是加强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特别对中轴线的重要文物建筑、景观节点及时开展保护、修缮、修复工作,加强对影响景观风貌建筑的搬迁整治;三是加强北京文物保护,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现状,加快对地下文物保护的立法。

以中国元素为核心构建开放多元的文化体系,让古都文化和中华文化绽放现代异彩。全球化、一体化进程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世界城市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日益成为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和多元文化交融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相互连接的利益关系,世界各国、各个城市之间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流行疾病等严峻挑战。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文化认同基础上的跨界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实现这种跨界合作,就必须建立一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联系方式。北京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过程中,应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展示日新月异的城市新文化,让世界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恒久魅力。文化建设不仅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要,更要适应和引导更广阔区域内的人群需要,建立一种多元复合、兼容并包、交流发展的文化体系。通过民族性与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核心价值,引领世界潮流。在这种多元文化体系背后,还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培育文化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则建立和政策制定方面,丰富、加大国际文化交流的内涵与力度,使之成为世界城市文化功能的重要支撑。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