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保障·房论坛召开 探讨保性住房的设计问题

2011-8-2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37| 评论: 0

简介:2011年8月25日下午,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办、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承办的,2011年北京规划设计勘察测绘行业工作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设计论坛分论坛——“保障·房”在国家会议中心。王鹏、周燕珉和刘吉臣针对保障房这 ...

2011年8月25日下午,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办、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承办的,2011年北京规划设计勘察测绘行业工作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设计论坛分论坛——“保障·房”在国家会议中心。王鹏、周燕珉和刘吉臣针对保障房这一话题发表演讲,随后,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管理部门领导和朱小地等北京多位建筑设计院院长共同探讨了目前阶段我国在保障房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论坛主持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民


论坛现场

论坛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刘玉民主持。作为《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筑设计指导性图集 》的编订人,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晓钟工作室副室主任、主任建筑师王鹏参与了大量保障房设计的研究。在演讲中,他介绍了《图集》的主要内容和编订背景,包括研究编制的国家和地方的相关依据、内容的主要章节等。《图集》提供了29种单元平面,88种套型平面,为保障房的设计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并且在典型方案中达到了建筑设计的初步设计深度。《图集》指出我国不同类型的保障性住房的套型面积和公摊控制面积,还有在节能设计、装修标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此外,《图集》还对保障性住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指导。

我国住宅设计专家、清华大学周燕珉教授对于保障性住房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她首先讲到了使用者对于保障房的需求,说明保障房的设计应从不同的使用者的独特需求入手,这样才能设计出他们需要的住房。另外周燕珉还提出了几种较为节地的保障房平面类型,并且提出保障房设计中厨卫的精装修和建筑设计应该一体考虑的观点。

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吉臣则从现代技术对于保障房设计的促进入手,介绍了华通的研究成果。保障房设计已经占到了华通设计总设计量的25%,因此华通设计很重视保障房的设计。他们利用BIM对项目进行分析,模拟了项目的室内设计和室外风压等,最后结合了华通设计的作品丽景华府项目,展示了研究成果的运用。

随后的讨论环节,在《建筑创作》杂志主编王舒展的主持下,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朱小地,中元国际总裁、总建筑师丁健,华通设计执行董事、总裁魏闽红,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用地处处长牛锐,北京市住建委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叶向忠,清华大学教授周燕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院长文兵,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建筑师王鹏共同对保障房问题进行了探讨。

叶向忠首先介绍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展状况。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大多位于交通便利地区,如轨道或快速交通周边,并且做到了每一个区县都有保障房,配套设计比较完备,审批更快,保障也更加严格。从2007年至今,北京市保障房已经完成了47.3万套,2011年将新开工20万套,截止到7月底,已经开工14.2万套。

牛锐介绍了北京2011年保障性住房在规划、选址上的一些做法,2011年北京保障型住房的选择现在由各区县进行。

朱小地认为建筑设计从业者应从社会宏观层面来看保障房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的住房政策,政府必须回答人们的居住政策取向的问题,政府要全部或是部分地承担起解决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另外保障房不应该是商品,不应该参与流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化水品还会进一步提高,还会有很多人进入城市,保障型住房解决不了所有居民的住房需求,因此应考虑保障性住房居住者随着收入水平的改善退出保障性住房的问题。对于保障型住房设计的要求,朱小地认为首先要安全坚固,另外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利用物业管理来维持保障型住房的发展。

丁健认为,我们不但要从专业角度对保障房进行研究,更要从外围角度,如小区环境、社会结构等,深入地研究,使我们的工作能够满足于现在,服务于未来。作为大型设计院,丁健认为中元国际有义务、有责任来参与保障房的建设;另外作为今后一段时间住宅设计的主要类型,保障房的设计也会带来可观的回报。

文兵介绍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北京参与保障房设计达150万平方米。对于保障性住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责任参与保障房的设计。另外文兵也认为相对于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更难,对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周燕珉教授介绍了日本在保障房设计中的一些状况,认为我们现在在设计保障房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二三十年之后、居民对于生活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后的状况。另外对于国外发生过的保障房的公共空间有犯罪的滋生和居民占用公共空间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周燕珉认为可以在设计中进行优化,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

王鹏回顾了自己参与保障性住房的研究过程,他认为有了标准化的设计、标准化的施工、标准化的评价和反馈系统,还有标准化的运营系统,保障房是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另外保障房在满足了标准化的前提下,今后要提升到精细化和优质化的目标。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