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本以此为名的著作,引发了老中青几代建筑师对于当下中国建筑设计界反思与感慨。 2011年8月24日,季元振教授著作《建筑是什么》座谈会暨“中国当下建筑之思”论坛,在清华大学设计中心舜德厅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住区》杂志主办。季元振教授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前总建筑师,是为数极少的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建筑师。结合数十年实践与教育的经验,季元振教授在书中对于中国当下建筑设计界浮夸、媚外、强调表皮、忽视功能与质量,以及风水、投标、政绩建筑等等现状,以生动的文笔描述出来,揭露的问题发人深省。 座谈会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住区》杂志主编庄惟敏主持。参加会议嘉宾有前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道增,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中国中元兴华工程公司资深总建筑师费麟,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前院长总建筑师黄汉民,清华大学外籍教授、大地建筑事务所董事长彭培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柴斐义,中关村科技园总建筑师刘德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卫,高级建筑师张钟,高级建筑师樊乃麟,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世界建筑导报》主编饶小军,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王东,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建筑师李念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设计院前院长高冀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吴耀东,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刘玉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念雄,奥宸地产执行副总裁楚先锋,日本设计城市与建筑部主任叶晓健,清华大学出版社文泉书局总经理徐颖等。 虽然在“建筑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不尽相同,但是与会各位嘉宾纷纷肯定了季元振教授的这本著作,对于反思当下中国建筑设计界的问题,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在座谈中,嘉宾分别从行政、教育、市场、审美等等角度,结合各自的经验,交流了读罢此书后的感想与反思,对于建筑领域的种种现象与问题进行了反思。 高歌猛进的房地产市场和城市建设投资推动之下,中国的建筑设计界也在飞速发展。虽然发展不容置疑,但是缺乏沉静的思考、严肃的反思也是不争的事实。与会嘉宾表示这本著作和这样的座谈会都还太少,中国建筑界需要反思的精神和声音。
【活动名称】:《建筑是什么》座谈会暨“中国当下建筑之思”论坛
【庄惟敏】: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非常欢迎大家能够在今天来到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今天正好有这样一个平台,供大家在这里齐聚一堂,来一起探讨,一起研究,我们关于当下中国建筑的思考,今天这个论坛是我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设计院《住区》杂志承办。今天非常高兴看到很多老前辈,我们的老师们,还看到了很多新面孔,新一代的建筑师。

主持人: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院长庄惟敏
这次论坛的题目叫《建筑是什么》,这个题目不是我们主办出的,而是作者季元振教授的书的书名,感谢季老师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话题,为了便于大家了解,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我介绍一下季老师。 在座有很多是季老师的老师,也有很多是季老师的同学,现在都是资深的建筑师,他们都很了解。季元振,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研究员,1945年1月生人,自幼在南京长大,1982年调入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984年任副总建筑师,1985年副院长,1992年调到南京设计院第二院任院长。季元振大学毕业以后,特别是经历了文革这一段时间,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一直在建筑,特别是结构方面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自学,成为具有建筑学复合型人才。 93年他参与编制了整体预应力板楼设计技术规程。1993年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南京市拔尖人才称号,1994年作为清华大学引进人才,季元振老师回到了母校。到我们设计院以后,我们也能够感到他在建筑结构多方面进行技术融合,全盘把握。 最难能可贵的是季元振先生近十年来,一直在建筑实践一线,结合理论的研究,有所思考,写出了这本书,听说这本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几个层次、各个层面的专家,甚至是普通百姓,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各位前辈、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能够聚集在这里。 再次感谢各位,特别是外地的专家学长能够来到这里。 下面首先请季元振教授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