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艺术的追求,亘古以来未曾改变。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美术馆,才能承载当代的我们,以及后世子孙的艺术梦想?
筑龙网推出系列讨论,探讨美术馆之于建筑、艺术、社会,以供参考。
美术馆专栏之十:美术馆的前世今生
文/张晓华 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愉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美术馆做为提高艺术修养的场所也愈加受到重视。同时,美术馆也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为城市增添着个性的光彩。世界上自诞生第一座美术馆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四百多年以来,人类城市由封建的农耕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的信息社会,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美术馆的设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从其本身形态一直延伸到其精神内涵,本文就试从这两方面入手试分析美术馆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密切关系。 一、富有“城市纪念性之美”的早期美术馆建筑

专门的美术馆出现在1550年,名叫“乌菲奇”美术馆。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狄奇家族建造。早期美术馆大都由宫殿改建而成,拥有宽大的院落和壮观精细的建筑外立面,这种美术馆往往坐落于城市的中心位置,不折不扣的地标性建筑,充满了纪念性的美。宫殿式的美术馆给人一种肃穆,威严的感觉,这种感觉也为其中的艺术品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与城市整个风格和谐统一,完全符合当时对美术馆的要求,并且这种形式对于后来的美术馆建筑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之后的许多美术馆虽已不是对某个宫殿的改建,但在形制上能清晰的辨认出它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城市的不断发展,艺术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建筑模式的美术馆逐渐显出了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并且也不能满足新形势要求的弊端。
二、“彰显个性自由”的现代美术馆设计(二战以后到本世纪初) 现代建筑非常注重个性因素的考虑,尤其是美术馆这种功能区别于其他建筑的特殊建筑形式。下面提到的场馆设计个案大都设计于上世纪二战以后,世界各国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各国工业科技大发展,意识流派异彩纷呈,各种思潮也非常踊跃,同时,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美术馆纷纷建成。这些具有新思想的美术馆一扫过去那种宫殿式美术馆过于呆板、单一的建筑形式,而是强调突出与张扬个性,并且开始注重美术场馆功能性的要求,逐渐使美术馆设计成为了建筑中独特的一个门类。每个美术馆建筑都是一个独特的设计,而不是简单地对一个宫殿进行改装或直接模仿。这一时期的美术馆设计注入了现代思想,有的还专门为展示新的艺术作品单独设计展厅,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成功的设计提供给我们一种对于空间和体面新的理解。设计者以现代眼光认识和重构了历史,身临其境的人既可以体验到沉积在时间和历史里艺术的魅力,又感受到现代建筑空间的感染力。优秀的设计师们不仅创作了一个个充满个性和现代感的美术馆设计,更重要的是这些设计淋漓地体现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发展,反映了现代都市的文明,并给城市带来了清新自由的空气。 1、个案分析之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舒适性和流动性是现代美术馆急待改善的两大根本要求。贝聿铭于1978年设计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设计就是这两大性质的最佳体现。他设计的有三个透视灭点的中庭内各种交通用具如自动扶梯,楼梯,桥云集等等,一举打破了传统美术馆的冗长感而使得空间异常复杂而充满生机。尽管一些批评者声称此美术馆内如购物商场般繁杂,但贝幸铭还是凭着这个作品获得了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奖。我认为,这座美术馆设计的成功之处,还不在于它的外形有多么与众不同,重要的是它传达出一种符合现代都市化要求的观展氛围,使观众体会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人文关怀。 2、个案分析之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馆

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馆以夸张的造型成就了现代美术馆设计对形式主义的不懈追求并且成为了城市的视觉焦点。解构主义大师盖里设计的宛如哥特式教堂的中庭高达50米,光线充足。他的构思从模型做起,暗示了建筑师不再被平立剖面束缚,绘画也不再被静止的画框约束。整个美术馆没有一处直线,以稀有的金属材质覆盖建筑,独特的外观本身就是一个艺术作品。Basque政府建立毕尔巴鄂古根汉姆艺术馆是一个把毕尔巴鄂变成主要大都会之长远计划的一部分,而盖里的出色设计戏剧化地显示了其收藏和展示时代艺术的能力。
3、个案分析之慕尼黑现代绘画馆

慕尼黑现代绘画馆算是上世纪末最重的一抹手笔,于2002年正式开馆,据说是全球最大的收藏20~21世纪现代艺术品的美术馆之一。此馆最为称道的是对光线的运用和处理。建筑师通过室内的大台阶,圆形的中庭,坡道等空间要素很好地组织了参观者的流线。从室内空间的艺术效果来看,大台阶将光线带到地下展厅中,而展馆主光源则采用人造自然混合亮度控制光源这种形式,使一天中各时段的光源都基本保持平衡。科技含量高,造价昂贵,但设计完全不露痕迹,十足德国“锦衣夜行”的风格。由于光线合理的运用,各层的展室在垂直空间上互相渗透,相互关联。大量的观众在台阶上休息,聊 天,非常惬意。圆厅是空间序列的高潮,参观完各处的观众都聚集到这里,人们开始欣赏最后一件也是最动人的展品—纯白的室内中庭映衬着往来的红男绿女,其本身就是一副画。
以上的三个实例简单地总结了二战后到本世纪初,欧美各国的美术馆设计的发展。无论是对整个建筑造型的变异及展示空间的分割,还是对于光线的考虑与利用,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美术馆设计,开始逐渐脱离简单僵化的格式,努力创造多元的个性的尝试。为今天的设计师开创自己更加独特的建筑语言开辟了道路。而新形式、新科技的大胆采用,则使美术馆设计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美术馆设计是最有时代性的。 三、全方位开放的“独特地景”—— 当代美术馆设计 现代美术馆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很成熟的阶段。过去那种仅仅满足与场馆功能性以及体现建筑现代感的思维已经过时了。当代美术馆拥有更完整的研究场所,先进的信息查询系统,舒适的展室,大容量的管藏库和开放的对外环境,它的功能比从前更加复杂而多样。而设计则更加注重对“人性”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将美术馆建筑放置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城市之中去考虑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城市的规划与整体风貌,好的设计可为整座城市增色,甚至成为整座城市的标志。可以说当代美术馆建筑在城市中,本身就是一件雕塑作品,是一件体现一个城市风貌的“超大城市雕塑”,形成了现代都市的独特地景。
1、个案分析之浙江美术馆

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美术馆之一浙江美术馆。其馆址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玉皇山麓, 占地3.46万平方米,建筑规模25000平方米。建成后,承担美术作品和艺术史资料征集、收藏、陈列展示的任务。并利用美术资源开展教育推广、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等服务项目。是由著名的设计师程泰宁设计的。 美术馆位于西子湖畔,背靠着苍翠的玉皇山麓,建筑依山傍水,环境得天独厚。建筑依山形展开,并向湖面层层跌落。起伏有致的建筑轮廓线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整个建筑的材料运用深具水墨画和书法的审美趣味,整体造型又具有现代美术的动态和敏感。在不经意中见法度的中国艺术精神,抽象、变形、随机的现代艺术手法在这里得到了内在的融合,从而表达了浙江美术馆特有的建筑性格和艺术品位。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设计中,我们体会到了中国式的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与韵味。
2、个案分析之南越王宫博物馆

南越王宫署遗址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中国唯一位于城市中心的考古遗址公园。所以,南越王宫博物馆建成以保护、展示遗址和服务考古为主要目的,以出土文物陈列为辅助展示,并配合有教育宣传、观光休闲等功能的“考古遗址公园”。这是一种新型的博物馆形式。 南越王博物馆展示的主体是南越王宫以及历代城市和建筑的遗址。同时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城市的展品,设计者将博物馆的整体形象描绘成一个遗址,使建筑本身也反映它所展示的主体。主体建筑由两个L形大斜坡体咬合而成,两个大斜坡从南北两个方向的地面升起,一直延伸至建筑最高点,形成台阶状建筑轮廓,仿佛是遗址从地下凸现出来,两个箱体以相互保存的形态共同存在,组合在一起自然围合成两个地势较低的开放空间以及连接着两个节点的空间轴线。建筑形体与空间呼应了城市的多维性,重檐形式的玻璃屋顶,将两千多年前的宫殿群轴线与现代城市机理联合在一起。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需要一种贴近自然的精神归属,当游牧于大机械时代的刚劲壁垒,渐渐迷失的我们,拖着一颗疲惫的心重新拾落那些被丢弃许久的精神沉淀,骤然发现,真正适于我们的仍旧是来自大地的温暖,不论我们飞得多高,依旧如一片落叶,总要回到泥土的芳香与生命进化的循环不息中。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美术馆与博物馆建筑设计所追求的“生态化”建筑理念。回归于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将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本能需求,亦是寓于集体记忆中的精神沉淀。对于美术馆建筑来说,它所提倡的是一种平等化的共享:并于文化的断层中重拾传统,建构出更具有现代审美理念和艺术作品展示方式的设计理念。 四、结语 总之,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美术馆建筑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无论是对旧有场馆的改建、增建,还是设计建造一所新的美术馆,想要使它与整座城市和谐,使其本身经得住推敲,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当代美术馆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不仅肩负着提高人们艺术修养和视觉体验的责任,它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将美术馆看成是单独的个体,而要将周边环境一并考虑、宏观把握,这样才是对环境和人类都负责任的设计。可以说当代的美术场馆设计更多的是在设计一种关系,而非一个建筑。有时设计中的冲突与转机还可以相互转化,充满了未知性,这也构成了它充满魅力的一方面。不管怎么说,今天,中外这么多优秀的美术馆、博物场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们在城市中形成独特的亮点,为城市增添着光彩。我们也发现,这些可爱的大家伙越来越有“人情味儿”。在更多情况下,这些建筑在与周围群体景观相处时采取了温和避让的态度,仿佛新加入到舞会的客人随着主旋律起舞,也像蜥蜴新长出的断尾适合本体一样,最终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