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美术馆专栏之四:毕尔巴鄂效应

2011-7-2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28| 评论: 0

简介:人类对于艺术的追求,亘古以来未曾改变。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美术馆,才能承载当代的我们,以及后世子孙的艺术梦想? 筑龙网推出系列讨论,探讨美术馆之于建筑、艺术、社会,以供参考。 ...

人类对于艺术的追求,亘古以来未曾改变。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美术馆,才能承载当代的我们,以及后世子孙的艺术梦想?

筑龙网推出系列讨论,探讨美术馆之于建筑、艺术、社会,以供参考。

美术馆专栏之四:毕尔巴鄂效应

文/刘红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级设计艺术学 博士

本文以西班牙(the Bilbao Guggenheim Museum)为例,初步探讨美术馆设计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由美国加州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在1997年正式落成启用,它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它的建成,带动了毕尔巴鄂这座无名小城的巨大发展,使城市再生,由此被誉为“毕尔巴鄂效应”。

一.古根海姆美术馆建设的初衷

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90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

毕尔巴鄂全景,左下角处为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尔巴鄂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美术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艺术之旅”。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进行建筑设计。


二.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外观

美术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纳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尔巴鄂市的主要高架通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美术馆是最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面对如此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地段,盖里给出了一个迄今为止建筑史上最大胆的解答: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其形式与人类建筑的既往实践均无关涉,超离任何习惯的建筑经验之外。199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对它由衷叹服道:“没有任何人类建筑的杰作能像这座建筑一般如同火焰在 燃烧。”在盖里魔术般的指挥下,建筑,这一章已凝固了数千年的音乐又重新流动起来,奏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声响。

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处于阴影中,盖里聪明地将建筑表皮处理成向各个方向弯曲的双曲面,这样,随着日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表面都会产生不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大尺度建筑在北向的沉闷感。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体量过渡尺度的方法与之协调。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冲突的问题,将建筑穿越高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高塔,使建筑对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将这栋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市的深处。


三.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内部设计

美术馆的室内设计极为精彩,尤其是入口处的中庭设计,被盖里称为“将帽子扔向空中的一声欢呼”,它创造出以往任何高直空间都不具备的、打破简单几何秩序性的强悍冲击力,曲面层叠起伏、奔涌向上,光影倾泻而下,直透人心,使人目不暇给,百不能指其一。在此中庭下,人们被调动起全部参与艺术狂欢的心理准备,踏上与庸常经验告别的渡口。有鉴于赖特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设计中对艺术展品不够尊重的教训,盖里的展厅设计简洁静素,为艺术品创造一个安逸的栖所。

四.古根海姆美术馆使城市再生

这在盖里的建筑生涯中,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是一座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它为盖里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虽然盖里是上世纪80年代问世的解构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建筑师之一,但是他的这件作品却成了解构主义建筑集大成之作。

古根海姆美术馆极大地提升了毕尔巴鄂市的文化品格,1997年落成开幕后,它迅速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建筑圣地与艺术殿堂,一时间冠盖云集,游客如织,成为欧洲文化界人必躬逢之盛。美术馆的参观人数在年余间就达400万人次,直接门票收入即占全市岁入的4%,而带动的相关收入则占到20%以上,毕尔巴鄂一夜间成为欧洲家喻户晓之城、一个新的旅游热点。随即邀请全世界多位著名建筑师为其设计各种标志性建筑。

可见,由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无疑是新毕尔巴鄂市改造计划中心区的起爆剂,也因此被誉为“毕尔巴鄂效应”。在没有建造这座美术馆之前,这里是被当作造船厂、集装箱收发区和化工高炉区,竣工之后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像一艘巨大的银色的航母,停泊在内尔维翁河湾旁。这艘航母吸引了来自上百万人的眼球。同时,它的建成也使毕尔巴鄂城市改造计划变得清晰起来,一系列的城市改造项目,正在创造一个经济构架,它主要集中在:服务、文化和新工业。因此,从毕尔巴鄂带到世界各地的赞扬是:“这是一座伟大的美术馆”,而实际的意义是:它是一座伟大的建筑。

参考文献:

1.[M]弗兰克•盖里的作品与思想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年1月 第1版

2.[M]弗兰克•盖里 李鸽、刘松茯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3.[J] 一座建筑激活一座城市毕尔巴鄂古根汉姆美术馆 方振宁 城市环境艺术 2009年05期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