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英俊:给农民建房子
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和他的乡村建筑工作室,以“为弱势者建便宜房子”而知名。但他强调自己只是一个专业建筑师,“我所做的一切都因为对专业的自信,和实践过程中得到的良好反馈” 过去的12年中,他坚持不懈地在贫困地区,特别是灾后的农村进行建筑实践:他在房屋量化生产与因地制宜的矛盾中寻找解决之道——轻钢结构;他总结了“协力造屋”、“永续建筑”、“适用科技”的理念;他和他的团队为当地农民提供设计协助,通过动员让他们就地取材、自建房屋。这样的作为,大大降低了农村房屋的建造成本,也引发了建筑师与使用者角色定位、建筑师社会责任、房屋结构与外观等话题的讨论。至今,谢英俊和他的团队已经为包括四川地震灾区、纳木错地区在内的农村建造了超过2000户房屋。 上周一,谢英俊“人民的建筑”巡回展第四站落在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他用照片和“轻钢结构”模型展示了自己实践的80多个项目。 当赞誉和资本不断落在中国城市中那些或宏大,或鬼斧神工的炫目建筑上时,建筑师也埋头于源源不断的城市建筑项目,无暇思考另一个同样需要建筑师涉足的领域——农民的建筑。当我们将视野拉长放大,便惊觉:这是一个“关系到70%人类居住的思考与实践”。建筑师在这个领域的追求不光有社会意义,还带来市场利益;这场贴近农民的营造不光是专业作为,还可能包含着社会动员。实际上,近30年来,农村建房量是城市的4倍,只是这种变化大都波澜不惊。 在谢英俊到北京、深圳、香港举办巡展之前,因其为农民和受灾群众大量建造低价房屋,被媒体冠以“人道主义建筑师”的名号。谢英俊说,他应该解开这样一个误解:“我并不是人道主义者,只是一个专业建筑师。我所做的一切都因为对专业的自信,和实践过程中得到的良好反馈。”这位建筑师不断强调“专业作为”四个字,并直言,自己涉足农村建筑市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是一个庞大而有生机的市场”。在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强调个人意志的今天,谢英俊认为,建筑师必须要让建筑的使用者、建筑的居民参与进来,让建筑的另一端发挥他们的作用和创造,这样建筑才能真正和人产生联系。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