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要闻 查看内容

范凌作品展开幕 并对话马岩松、王辉、张轲

2011-6-1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71| 评论: 0

简介:2011年6月11日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范凌的作品“胖平飘计划”展览,将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在开幕之前,范凌将邀请马岩松、王辉、张轲,四人展开对话。 主办:超城空间 Organizer: CU Space 协办: 中央美术 ...

2011年6月11日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范凌的作品“胖平飘计划”展览,将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在开幕之前,范凌将邀请马岩松、王辉、张轲,四人展开对话。

主办:超城空间
Organizer: CU Space
协办:中央美术学院TEXTENT社团
Co-Host: TEXTENT, CAFA

开幕 + 对话:6/11下午1时-3时
Openning + Discussion: 1pm - 3pm, June 11th
展览地点:北京798艺术区 超城空间画廊
Exhibition Venue: CU Space, 798 Art Zone, Beijing
对话地点:北京798艺术区 悠之设计空间
Dialogue Venue: Youz Design Space, 798 Art Zone, Beijing

关于项目——胖平飘计划
故事(recit)是复杂的主体-客体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发展。故事起源于主体和客体图像之间的(身份)分离,终结于不同身份的确认和吻合。
—— 吉尔·德勒兹《电影2:时间-影像》
“胖(Fat)平(Flat)飘(Float)”计划是过去从2007-2009年之间所进行的三个相互关联的空间实验。
当代视觉技术明显压制了观者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主体对于时间、空间的物质化体验逐渐被抽象的信息取代,一个人介入“时-空”的方式亦被规范化。我的兴趣在于把主体从熟悉的空间经验的固有信息对应中剥离,寻找、发现,甚至发明
新的主体时空经验和关系,从而激发主体对于环境的物质化新鲜知觉。

胖:手卷四看
精读一幅中国画手卷,研究不同身份的主体性如何成为某个客观机器、工具或机制的组成部分,使主体的介入得以“转移(displace)”而非“改变(transform)”
一个给定的客观环境?

平:平城胖视
研究观者的不同身份和主体性如何成为作用于理性系统(例如透视图、投影等精确、科学的再现方式)和艺术表现(例如艺术创作等非精确的再现方式或非再现方式)之间,成为具有模棱两可特征的中间界面?

飘:坐享悬绿
切断物与形在政治和物质上的习惯性关联,重新建立物质化的空间认知和介入空间的主体意识。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